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形制与空间:基于南禅寺雕塑的配置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00:38
  唐构遗存南禅寺代表着唐代殿堂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样式。在这一时期受时代需求,建造了大量寺庙,建筑与建筑内部的配置相互影响,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艺术价值。本文研究的南禅寺雕塑,作为少有的唐代佛教殿堂遗存,人物配置关系完善,形制样式保存完好。匠师巧妙地利用殿堂空间安排配置雕塑,体现了空间和形制的合理规划,具有独特的时代审美,亦反映出唐代的人文风貌。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2020,(04)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形制与空间:基于南禅寺雕塑的配置关系研究


南禅寺正殿

正殿,塑像


南禅寺唐塑在体量关系上严格依照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等级关系排列,塑像间的组合关系简洁清晰,每组人物均有一个中心。为了突显人物的身份特点,匠师借助形体大小这种鲜明的特点突出人物配置关系,主像形象重点突出,处于胁侍地位的塑像相对自由的分列排开,并且依附主像。在这种形态分明、主次有致、突出重点的配置关系中,殿堂群像形成了固定的主从模式。南禅寺雕塑组合形制不仅遵循文献经典,营造出主次、尊卑有序的配置关系,也重点突出单体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一个个灵活生动、相互呼应的组群雕塑效果。在空间层次方面,塑像体量大小以配置关系为单位,依照三角形构图排列,由中心向两边依次递减。不同人物组合配置产生的画面将视觉空间不断拉伸,成为一个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有机整体。

平面图,正殿,平面图,殿堂


殿堂空间和殿内配置属于相互影响的关系。殿堂的规模与雕塑的数量、大小相互制约,并相互借助对方的影响力吸引观众。建造殿堂的目的是用于容纳僧侣、举行仪式、吸引信徒并以此传播。殿堂为了融入更多的人,容纳更大的塑像,只能使建筑物不断扩大,建筑内部空间不断敞开。佛坛退居于内槽,外槽供信众观摩,因此殿内空间更开阔,功能区分更加鲜明。许多古刹内部不断翻新、重建塑像,目的就是为了使殿内雕塑符合时代审美,符合大众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寺院的知名度。名塑周遭的院落翻修亦是同样的道理。殿堂的氛围与塑像的规格、体量等关系相互影响。匠师为了营造威严肃穆的殿堂氛围,多采用硕大的殿顶,而殿顶需要大量梁柱支撑,因此建筑内部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里,竖立众多高大的塑像填满殿堂,使人们进入殿内只能抬头仰视,更增添了塑像的庄重威严感。


本文编号:2975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975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