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雕塑中的情感因素
发布时间:2021-01-24 16:13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活动离不开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艺术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主观感受,通过物化与转化的过程,将情感融入创作实践之中,产生了众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本文结合我对具象雕塑的学习,发现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中,情感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影响。雕塑家个人造型语言的成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使雕塑逐渐摆脱了模仿自然和文学附庸,确立语言的独立性。雕塑家个人情感通过作品的传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众从作品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超越了雕塑家个人情感。我在文章中通过对古今中外雕塑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他们在造型语言和情感表达上的探索,进一步探讨情感因素在具象雕塑中的作用。同时在当今雕塑符号化、观念性及本体语言消解等背景下,更应该坚持在雕塑中对生命情感的表达。我希望把这些对情感因素的思考运用到雕塑创作实践,做出有温度感的雕塑作品。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主观感受与情感转换
1.1 情感初识
1.2 情感与雕塑创作的源起
1.3 情感的物化与转化
第二章 情感的局限与超越
2.1 雕塑语言的独立性与情感的超越性
2.2 寻找雕塑本体语言
第三章 做有温度感的雕塑
3.1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以《陈寅恪》、《虚云法师》为例
3.2 做一场温暖的梦——以《来如春梦》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本文编号:2997545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主观感受与情感转换
1.1 情感初识
1.2 情感与雕塑创作的源起
1.3 情感的物化与转化
第二章 情感的局限与超越
2.1 雕塑语言的独立性与情感的超越性
2.2 寻找雕塑本体语言
第三章 做有温度感的雕塑
3.1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以《陈寅恪》、《虚云法师》为例
3.2 做一场温暖的梦——以《来如春梦》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本文编号:2997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99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