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清地区的石窟造像遗存较多,共有13处,从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都保留比较完好,可以说是整个山东石窟造像的一个缩影。了解长清地区的石窟造像,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山东造像的整体风格。本文重点对五峰山的莲花洞石窟造像、灵岩寺的积翠证盟龛造像、王泉摩崖造像、圣佛洞石窟造像等四处造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深入探究长清石窟造像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从中可以看出其题材和组合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释迦佛及其胁侍菩萨、弟子。受泰山地区的影响极为重视禅观,佛一般都做禅定状,盛行法华信仰,造像的艺术成就较高。长清地区石窟造像分为“引入与磨合”的诞生期、“华贵与雍容”的繁荣期、“世俗与华丽”的衰落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这三个阶段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观长清石窟造像的样式,与龙门石窟和响堂山石窟有着一定的联系,北魏都城迁都洛阳后,南朝“秀骨清像”的佛教造像风格,广泛传播到北方各地区。长清石窟造像不可避免会受到龙门等各大石窟的影响,具有石窟造像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山东石窟造像的支脉之一,山东隋唐时期统一的造像样式,都能在长清地区反映出来。由于长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大部分石窟造像又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长清地区石窟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汇,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多数石窟造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石窟的现状,提出了对石窟造像的保护措施,以弘扬中华传统的石窟艺术。
【关键词】:石窟造像 艺术特色 地域文化 民间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15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1章 绪论10-12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第2章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概况12-20
- 2.1 长清石窟造像的遗存分布及其特点12-17
- 2.1.1 长清石窟造像遗存分布12-15
- 2.1.2 分布特点15-17
- 2.2 长清石窟造像的历史背景17-19
- 2.2.1 南北朝17
- 2.2.2 隋朝17-18
- 2.2.3 唐朝18
- 2.2.4 宋朝18-19
- 2.3 长清石窟造像的文化背景19-20
- 第3章 长清地区主要代表石窟造像20-36
- 3.1 “古朴华美”的莲花洞石窟造像20-24
- 3.1.1 造像概况20-21
- 3.1.2 造型艺术特征21-22
- 3.1.3 莲花洞造像与“蟠龙衔莲”造型22-23
- 3.1.4 造像年代分析23-24
- 3.2 “雄伟庄严”的积翠证盟龛造像24-29
- 3.2.1 造像概况24-25
- 3.2.2 造型艺术特征25-26
- 3.2.3 积翠证盟龛造像与钩钮式袈裟26-27
- 3.2.4 积翠证盟龛造像与功德主27-28
- 3.2.5 尚存争议的造像年代分析28-29
- 3.3 王泉摩崖造像29-33
- 3.3.1 背阴佛29-30
- 3.3.2 “五十三参”造像30-32
- 3.3.3 朝阳佛造像32-33
- 3.4 “佛道并存”的圣佛洞石窟造像33-36
- 3.4.1 造像概况33
- 3.4.2 造型艺术特征33-36
- 第4章 长清石窟造像艺术特色分析36-44
- 4.1 主要题材及内涵36-38
- 4.1.1 佛36-37
- 4.1.2 菩萨37
- 4.1.3 罗汉37
- 4.1.4 荷莲37-38
- 4.2 重要形象及组合38-39
- 4.2.1 一佛二菩萨38
- 4.2.2 一佛二弟子38
- 4.2.3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38-39
- 4.3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特征39-44
- 4.3.1 “引入与磨合”的诞生期39-40
- 4.3.2 “华贵与雍容”的繁荣期40-42
- 4.3.3 “世俗与华丽”的衰落期42-44
- 第5章 长清石窟造像艺术特色的相关因素44-50
- 5.1 长清地域文化与石窟造像的关系44
- 5.2 长清石窟造像的本土因素44-46
- 5.2.1 古代交通44-45
- 5.2.2 造像石质45
- 5.2.3 经济基础45-46
- 5.3 长清佛教发展传播与石窟造像的关系46-47
- 5.4 长清道教发展传播与石窟造像的关系47-48
- 5.5 与山东石窟造像之间的链接48-50
- 第6章 长清石窟造像的价值及其保护50-54
- 6.1 长清石窟造像的价值50
- 6.1.1 长清石窟造像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融50
- 6.1.2 长清石窟造像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50
- 6.2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50-52
- 6.2.1 长清石窟造像保护现状50-51
- 6.2.2 长清石窟造像面临的问题51-52
- 6.3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的保护措施52-54
- 结语54-56
- 附录56-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4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茹;北魏和唐代服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J];中州今古;2001年05期
2 温玉成;重庆弹子石镇大佛段明教石窟造像[J];四川文物;2002年02期
3 王青茹;净土宗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J];中州今古;2002年06期
4 姚崇新;试论广元、巴中两地石窟造像的关系——兼论巴中与敦煌之间的古代交通[J];四川文物;2004年04期
5 金维诺;四川石窟造像[J];雕塑;2004年04期
6 金维诺;四川石窟造像(下)[J];雕塑;2004年06期
7 何鑫;汉地佛教石窟造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姚崇新;广元唐代石窟造像题材二题[J];四川文物;2005年03期
9 杨方冰;大足石篆山石窟造像补遗[J];四川文物;2005年01期
10 姚崇新;;广元唐代石窟造像分期研究[J];考古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成宗;;古文物的声学检测[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易可可;探秘龙桥乡石窟造像[N];眉山日报;2010年
2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 黎方银;大足石刻:世界石窟造像的瑰宝[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聪;山东胶东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2 赵志霞;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3 尹雯雯;山东济南郊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4 于凌惠;山东青州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雪莹;山东泰安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明洲;线在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石窟造像中的艺术表现[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7 赵呈呈;驼山、云门山隋代佛教石窟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邓新航;巴蜀早期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9 高一丹;巴蜀佛教石窟群艺术风格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0 王一如;北魏时期甘肃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1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