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苏比拉克与圣家族大教堂“受难立面”系列雕塑解读

发布时间:2021-06-09 14:15
  苏比拉克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欧洲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外在特征,又充满辩证的智慧内涵。他从加泰罗尼亚民族传统与拜占庭艺术的经典中汲取养分,同时延续了20世纪现代主义大师毕加索、高迪等人对古典具象艺术的改造与创新。他为圣家族大教堂外立面创作"耶稣受难"雕塑,体现出大胆的图式革新和深沉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该组群雕的解读可以理解雕塑家的形式审美与精神表达。分析其构思方式、造型语言及精神寓意,可以对当代中国的建筑雕塑与宗教雕塑产生有益启示。 

【文章来源】:雕塑. 2020,(02)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苏比拉克与圣家族大教堂“受难立面”系列雕塑解读


群雕局部:耶稣的安葬

手稿,教堂,家族,基督


图2 群雕局部:耶稣的安葬我们可以想象苏比拉克如何殚精竭虑地构思展示耶稣生命中最后几日的场景。经过漫长的思考,他确定了一种合乎整体又充满个性的方案:既尝试将雕塑融入大教堂,遵循高迪所定调的整体精神;又与第一块外立面“耶稣诞生”的古典主义写实风格有所区别。整个场景从左下角的“最后的晚餐”开始,向右分别是“犹大的背叛”“鞭打基督”“彼得不认主”“基督受审”,之后向上到第二层从右至左分别是“古利奈人”“福音传教士”“朗基努斯”、再往上升至第三层,从左至右分别是“掷骰子的士兵”“基督殉难”和“基督的安葬”。整个系列雕塑从下往上成倒S型,冷峻和尖锐的造型特征与大教堂三面外墙之一的“受难立面”主题完美契合(图1)。

耶稣,身形,晚餐,单线


在“犹大之吻”雕塑中(图4),展示的是犹大向耶稣献出一个奸诈的背叛之吻的那一刻。犹大身后的伸出的蛇强调了暴突的眼睛和扭曲的身形,寓意魔鬼正在鼓动这种背叛。而旁边的墙上安排了由16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方块组合,有意味的是不管横竖斜如何相加,单线之和始终是33,正是耶稣殉难时的年龄。图3 群雕局部:最后的晚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哥特式建筑中雕刻艺术型制内涵初探[J]. 张安琪,刘瑞.  雕塑. 2019(06)
[2]土耳其搜神记[J]. 易乐平.  雕塑. 2014(04)
[3]建筑的传教士——高迪和圣家族教堂[J]. 镇列评.  新建筑. 2008(02)



本文编号:3220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20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