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物象形——浅析传统雕塑语言的当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1-06-16 23:56
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造型景观,除了美化空间之外,还通过静止的形象反映着社会生活和文化审美状态,表达着创作者的审美意趣、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其艺术语言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传统观念认为雕塑与绘画一样,都要在深入观察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突破对象的形体表面的局限,从而得其韵、塑其神,让视觉的知觉活动与想象力结合,产生出最佳的视觉审美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应物象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虽然应物象形的造型观依然适用于当代文化语境,但是传统雕塑语言需要结合当代语境进行一定的转换,让雕塑这一造型艺术服务于新时代下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
【文章来源】:艺术工作.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自由女神像青铜
一方面,牛顿曾说过:“我看到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统雕塑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虽然与当代不同,但是其“因材施艺”“应物象形”的造型观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依然适用,其成熟的雕塑技艺、多元的表现语言,都是当代雕塑向前发展的基础。有人曾说,雕塑是一门永久的艺术,以为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保持着动态传承状态。传统雕塑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朝代更替、经济兴衰,但是雕塑这一造型艺术却始终传承发展而不断,它作为文化智慧的结晶,以艺术的语言讲述着着历史上文化发展、技术进步与艺术审美的变化,展现着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情韵和风格。传统雕塑前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的雕塑工艺技法和多元的雕塑语言。正是这一套雕塑语言和雕塑技艺的历代相传,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与当代又多了一个沟通对话的载体。另一方面,古往今来,创新都被视为艺术发展的生命力,在历史艺术长河中,各种艺术之所以可以奔腾向前,永不止歇,佳作不断,就是因为艺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就雕塑自身的发展来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雕塑材料和方式不断更新变化,使得雕塑线条越来越精细、神韵越来越形象细腻,这些发展和变化,依然离不开艺术创新。在当代,雕塑的作用和功能依然重要,但是因为文化语境发生改变,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需要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审美的雕塑作品,所以,雕塑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转换,从而实现创新。
传统雕塑是指在传统文化语境下,依靠手工雕、刻、塑等技艺方法将铜、石、木等可塑材料按照对象的形与神雕成静态的、立体的、可视可触的艺术造型,以用于象征和纪念。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语境的转变,雕塑逐渐脱离传统文化语境下象征和纪念的功能,成为建筑空间重要的艺术装饰景观,而且,现代雕塑在造型、材料以及意蕴等方面都与传统雕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雕塑语言在应物象形造型观下根据文化语境和审美需要转换的结果,是雕塑艺术发展的必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雕塑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所以在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各种雕塑语言,让雕塑作品在发挥美化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将文化交互功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承,雕塑有着独特的语言体系,以传承和创新为途径,转换传统雕塑语言,让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一、传统雕塑的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当代语境看传统雕塑的价值与示范意义[J]. 高企德. 艺术教育. 2021(05)
本文编号:3234036
【文章来源】:艺术工作.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自由女神像青铜
一方面,牛顿曾说过:“我看到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统雕塑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虽然与当代不同,但是其“因材施艺”“应物象形”的造型观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依然适用,其成熟的雕塑技艺、多元的表现语言,都是当代雕塑向前发展的基础。有人曾说,雕塑是一门永久的艺术,以为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保持着动态传承状态。传统雕塑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朝代更替、经济兴衰,但是雕塑这一造型艺术却始终传承发展而不断,它作为文化智慧的结晶,以艺术的语言讲述着着历史上文化发展、技术进步与艺术审美的变化,展现着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情韵和风格。传统雕塑前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的雕塑工艺技法和多元的雕塑语言。正是这一套雕塑语言和雕塑技艺的历代相传,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与当代又多了一个沟通对话的载体。另一方面,古往今来,创新都被视为艺术发展的生命力,在历史艺术长河中,各种艺术之所以可以奔腾向前,永不止歇,佳作不断,就是因为艺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就雕塑自身的发展来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雕塑材料和方式不断更新变化,使得雕塑线条越来越精细、神韵越来越形象细腻,这些发展和变化,依然离不开艺术创新。在当代,雕塑的作用和功能依然重要,但是因为文化语境发生改变,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需要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审美的雕塑作品,所以,雕塑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转换,从而实现创新。
传统雕塑是指在传统文化语境下,依靠手工雕、刻、塑等技艺方法将铜、石、木等可塑材料按照对象的形与神雕成静态的、立体的、可视可触的艺术造型,以用于象征和纪念。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语境的转变,雕塑逐渐脱离传统文化语境下象征和纪念的功能,成为建筑空间重要的艺术装饰景观,而且,现代雕塑在造型、材料以及意蕴等方面都与传统雕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雕塑语言在应物象形造型观下根据文化语境和审美需要转换的结果,是雕塑艺术发展的必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雕塑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所以在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各种雕塑语言,让雕塑作品在发挥美化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将文化交互功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承,雕塑有着独特的语言体系,以传承和创新为途径,转换传统雕塑语言,让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一、传统雕塑的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当代语境看传统雕塑的价值与示范意义[J]. 高企德. 艺术教育. 2021(05)
本文编号:3234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3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