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浅析夸张手法及材料在人物雕塑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6-30 14:18

  本文关键词:浅析夸张手法及材料在人物雕塑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雕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在三维空间中表现形体的造型艺术,其形象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并且是真实空间存在的。雕塑家通过概括夸张、抽象变形等表现手法以及同材料语言的结合来表达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追求,赋予了雕塑作品思想和生命力,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伟大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夸张”意识同材料的选择对于雕塑作品特别是雕塑创作过程中的造型和思想的完美体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的运用夸张手法及材料的选择,是值得我们一直追寻和探索的!所以我认为夸张手法及材料的运用是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熟练的掌握并运用这以手段,是对雕塑家最起码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夸张手法在人物雕塑创作中的基本表现特征和国内外各时期雕塑家在人物雕塑创作中夸张手法的运用进行梳理、实例比较分析来进行探析夸张手法与材料作为雕塑中的艺术表现语言,从古到今的雕塑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如果雕塑家能够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夸张手法及同材料语言的关系,必然会丰富雕塑作品的艺术语言与内涵。文章以人物雕塑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及同材料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雕塑家对夸张手法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运用方式,来体现夸张手法在人物雕塑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和研究人物雕塑中夸张手法及同材料关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我们提升对人物雕塑作品分析与鉴赏的能力,也会强化我们对夸张手法这一艺术语言同材料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运用;同时,充分理解夸张手法及材料的运用也极大的增强了我们在实际创作中的信心与勇气,使我们在今后的雕塑创作中能够更合理的掌握与运用夸张手法和材料的表现。雕塑艺术,是人类伟大智慧的体现,,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的雕塑家,要继续传承与发扬前人的艺术成果,勇于创新。
【关键词】:夸张手法 人物雕塑 运用 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05
【目录】:
  • 提要5-6
  • Abstract6-8
  • 导言8-9
  • 第一章 夸张手法的简述9-12
  • 1.1 夸张手法是一种艺术语言9-10
  • 1.2 夸张手法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基本法则10-12
  • 第二章 夸张手法在人物雕塑中的表现形式12-17
  • 2.1 人物雕塑形体上的夸张12-15
  • 2.2 人物雕塑神态上的夸张15-17
  • 第三章 中西方人物雕塑中运用夸张手法的比较17-22
  • 3.1 中国人物雕塑中夸张手法的运用17-18
  • 3.2 西方人物雕塑中夸张手法的运用18-19
  • 3.3 中西方人物雕塑中运用夸张手法的比较19-22
  • 第四章 人物雕塑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与材料语言的结合22-24
  • 4.1 雕塑中材料与材料语言22
  • 4.2 人物雕塑中夸张手法同材料语言的联系22-24
  • 第五章 夸张手法在人物雕塑创作中的必要性与价值体现24-26
  • 5.1 夸张手法在人物雕塑创作中的必要性24
  • 5.2 夸张手法在人物雕塑创作中的价值体现24-26
  • 结语26-27
  • 后记27-28
  • 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英;浅析英语修辞格[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赵万荣;;谈谈夸张[J];文学与人生;2006年16期

3 芦力军;浅析澳大利亚英语中的夸张和比喻[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菲;;天然去雕琢的夸张[J];新闻与写作;2010年10期

5 彭江虹;论李白诗歌语言的夸张艺术[J];怀化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6 向莉;论夸张艺术的情感基础和现实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8期

7 龙青然;汉语成语中的数字夸张[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姜汤;;聪明女人懂夸张[J];新一代;2010年05期

9 于海洲;;夸张的诚实、失实及其它[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10 江东;;谈夸张的真实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琴;;英汉幽默语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易明;;带着镣铐起舞——感悟克洛斯与弗洛伊德肖像画中的写实与夸张[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王玉岭;;论陶瓷绘画中的夸张与比对[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麟;;扮演陆涛的一点体会[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陈长义;;创作过程中情与理的辩证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6 张宝贵;;环境艺术与装饰混凝土随想[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袁海风;;生活永远是美术创作灵感的良方妙药[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景勤;;科普创作漫议[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陈敬根;;编辑策划介入作者创作过程的必然性及其限度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铭;怎样才算用好了夸张?[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中国网事”记者 马扬 姜明明;长春:“最夸张违建”没拆完,又冒出一群[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练洪洋;广告不是相声,撒谎怎成夸张?[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4 于坚(诗人、作家);远离夸张的是和不是[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姜文兆;夸张的广告可能会骗人[N];中国工商报;2009年

6 昆明市第八中学 王澍;论夸张的真实性(上)[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7 何广见;浅谈歌词发音夸张[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余扬;夸张?不!只有夸张才是真实[N];文学报;2011年

9 王浩;夸张过度感觉错位[N];中国工商报;2002年

10 张继合;夸张的表演平台[N];河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妙珍(Phanida Chaophanitcharoen);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宏伟;大跨建筑混合结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赵红斌;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归纳及改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少咏;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河南大学;2005年

9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向回;乐府诗本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健;浅析夸张手法及材料在人物雕塑中的运用[D];鲁迅美术学院;2013年

2 宗传玉;“夸张”手法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准;夸张生成机制的认知解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宋静辉;基于RI模型的夸张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5 韩瑞;关联理论框架下夸张语用机制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一清;夸张:日常言语交流的礼貌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松江;夸张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江华;夸张及其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9 郑莹;叶圣陶与张天翼童话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胡华林;夸张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夸张手法及材料在人物雕塑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02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