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艺术风格的源流探析与设计创新
发布时间:2017-07-14 07:00
本文关键词:惠山泥人艺术风格的源流探析与设计创新
【摘要】: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特产之一,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的历史悠久,从夏商到现代,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源、发展、繁盛、衰落到重生,惠山泥人也从最初的孩童玩具成为著名泥塑艺术品。但现如今,无锡惠山泥人的发展并不是顺风顺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遭遇了瓶颈期,无锡惠山泥人产业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是传承保护还是设计创新,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从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源流出发,从种类、制作、造型、色彩和题材等方面,总结出无锡惠山泥人特色鲜明,就地取材,技艺精湛,造型饱满夸张,色彩明艳雅致,对比强烈等艺术特点。并从自然、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大环境因素下分析了惠山泥人成名的深层原因。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分析和归纳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无锡惠山泥人出现衰落迹象的原因。列举了日本小芥子木偶与宜兴紫砂茶壶这两种传统手工艺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日本小芥子木偶被打造成一种图腾,保持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形成了特色景点销售模式;宜兴紫砂壶则实现了艺术金融产业模式。基于这些分析及原因,最后笔者提出了无锡惠山泥人产业转型较为具体的解决方案。一,产品自身需要设计革新。在原材料上,可用人工合成黑泥代替天然黑泥;在制作工艺上引入机械化生产线;在制作工序中增加保护工序;在造型艺术上引入现代雕塑理念中的抽象性、动感和解析重构;在色彩运用上以单纯的对比色和大量留白进行创新;在功能拓展上,开发新的能互动的儿童玩具,增强其文化的附加值,打造无锡的文化名片。二,惠山泥人品牌要有营销策略。要通过品牌视觉形象更新和系统包装设计重构,突出品牌效应;要加强传统民俗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认同和传播,加强博物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构建惠山泥人产业的园区,建立惠山泥人产业的营销平台、人才平台、政策咨询平台和科技支撑平台。
【关键词】:惠山泥人 传统手工艺 设计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31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来源9-10
- 1.1.1 课题背景9
- 1.1.2 课题来源9-10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0
- 1.2.1 理论价值10
- 1.2.2 应用价值10
- 1.3 课题研究目标与现状10-12
- 1.3.1 课题研究目标10-11
- 1.3.2 课题研究现状11-12
- 1.4 概念界定12-13
- 1.4.1 手工艺12-13
- 1.4.2 艺术风格13
- 1.4.3 设计创新13
- 1.5 惠山泥人已知现存问题13-14
-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14
- 1.6.1 研究思路14
- 1.6.2 研究方法14
- 1.7 创新与特色14-16
- 第二章 惠山泥人的历史演变16-29
- 2.1 惠山泥人远古雏形16-18
- 2.1.1 古老神话中的泥偶16
- 2.1.2 新石器时代的泥偶16-17
- 2.1.3 夏商周三代的泥塑17-18
- 2.2 惠山泥人的起源18-19
- 2.2.1 春秋战国祖师爷的出现18
- 2.2.2 秦汉时期兵马俑的盛行18-19
- 2.2.3 南北朝惠山寺的兴建19
- 2.3 唐宋“粗货”的出现19-20
- 2.3.1 盛唐泥塑技艺创新19-20
- 2.3.2 宋代出现泥塑为业20
- 2.4 明清惠山泥人的成熟20-26
- 2.4.1 明代惠山泥人的诞生21-23
- 2.4.2 清代惠山泥人达到较高水平23-26
- 2.5 民国时期惠山泥人由盛而衰26-27
- 2.5.1 手捏戏文得到进一步发展26
- 2.5.2 战乱频发惠山泥人难以立足26-27
- 2.5.3 百废待兴惠山泥人丧失传统27
- 2.6 新中国成立后惠山泥人的回暖27-29
- 第三章 惠山泥人艺术特色及其归因分析29-42
- 3.1 艺术的表现29-33
- 3.1.1 种类29-30
- 3.1.2 工艺30-31
- 3.1.3 造型31-32
- 3.1.4 色彩32-33
- 3.1.5 题材33
- 3.2 自然的馈赠33-35
- 3.2.1 惠泉山下土如濡34
- 3.2.2 惠山黑泥成分性质独特34
- 3.2.3 惠山泥人因黑泥而独特34-35
- 3.3 文化的蕴育35-38
- 3.3.1 吴文化因素35
- 3.3.2 宗教与风俗35-37
- 3.3.3 情感的流露37-38
- 3.4 经济的推动38-39
- 3.4.1 江南富庶之地38-39
- 3.4.2 手工业生产和商品集散地39
- 3.4.3 商贾云集提供销售商机39
- 3.5 社会的缩影39-42
- 3.5.1 祠堂门口的泥人店39-41
- 3.5.2 庙会和旅游胜地的泥玩具41-42
- 第四章 惠山泥人现存问题与国内外同类手工艺发展启示42-56
- 4.1 惠山泥人的发展困境42-50
- 4.1.1 市场需求量逐渐下降42-44
- 4.1.2 城市文化符号感弱44-45
- 4.1.3 开发的系列产品少45-46
- 4.1.4 表现题材有争论46
- 4.1.5 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46-48
- 4.1.6 包装有待改善48-50
- 4.2 日本小芥子木偶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50-53
- 4.2.1 简洁符号化的图腾51-52
- 4.2.2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52
- 4.2.3 特色景点的销售模式52-53
- 4.3 宜兴紫砂壶艺术金融的成功启示53-56
- 4.3.1 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崛起53-54
- 4.3.2 宜兴紫砂壶的艺术金融产业模式54-56
- 第五章 惠山泥人产品自身的设计革新56-65
- 5.1 原材料与技艺的革新56-58
- 5.1.1 人工合成黑泥代替天然黑泥56
- 5.1.2 制作工艺的技术再创新56-58
- 5.2 产品外观与种类的再设计58-61
- 5.2.1 造型艺术创新58-59
- 5.2.2 色彩运用创新59-60
- 5.2.3 表现内容创新60-61
- 5.3 跨界拓展的功能创新61-65
- 5.3.1 泥人的实用性61-63
- 5.3.2 礼品的文化性63-64
- 5.3.3 形象的商业化64-65
- 第六章 惠山泥人品牌文化的营销策略65-77
- 6.1 突出品牌效应65-69
- 6.1.1 品牌形象视觉更新65-67
- 6.1.2 系统包装设计重构67-69
- 6.2 加强文化传播69-73
- 6.2.1 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69-71
- 6.2.2 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71-72
- 6.2.3 博物馆的文化基础保护72-73
- 6.3 搭建资源平台73-77
- 6.3.1 构建惠山泥人产业园区73-74
- 6.3.2 建立惠山泥人产业营销平台74
- 6.3.3 建立惠山泥人产业人才平台74-75
- 6.3.4 建立惠山泥人产业政策咨询平台75-76
- 6.3.5 建立惠山泥人产业科技支撑平台76-77
- 结语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1
- 附录1:文章图片来源81-84
-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连海;惠山泥人 国宝级的文化遗产[J];中华手工;2005年03期
2 尚莲霞;郎钺;;从惠山泥人看中国民间雕塑的风格成因[J];晋阳学刊;2011年06期
3 郑丹;;无锡惠山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江苏商论;2012年04期
4 张文s,
本文编号:540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4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