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雕塑化,雕塑生活化——雕塑泛化与泛雕塑之我见
本文关键词:生活雕塑化,雕塑生活化——雕塑泛化与泛雕塑之我见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泛化 泛雕塑 视觉文化 生活雕塑化 雕塑生活化
【摘要】:当代,没人能给雕塑下一个更准确的定义,其概念不定性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它的丰富内涵和多角度指向性也是众所周知。"泛雕塑"概念的轰然出现,如果不是标新立异,是否需要给雕塑这个历史性概念再贴一张当代的标签?不免引起社会及学界、特别是雕塑界的关注。诚然,关注雕塑的泛化现象,有利于认识与理解雕塑的当代性与产业化的关系,从学术的高度推动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实际上,自雕塑衍起,泛化已经滋生。其进程随时代而变,随科学技术而化,遇人文意识而转换。因此,雕塑泛化是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拓展发展道路。就物质层面,它期望生活雕塑化;从精神层面,它力图雕塑生活化。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 雕塑泛化 泛雕塑 视觉文化 生活雕塑化 雕塑生活化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当下,出现了一个“泛雕塑”的概念,[1]真叫人有点诧异。本来,“雕塑”这个词,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从概念上已经很难解释了。再给它贴一张“泛雕塑”的标签,岂不是一头雾水,更加朦胧。因此,本文就雕塑泛化与泛雕塑的问题,谈一点个人之见,算是管中窥豹。并借此机会,就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刘莉;广告:无意识欲望的书写[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陈太胜;历史形象与历史题材创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王德胜;消费文化与虚拟享乐——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广告形象[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7 范玉刚;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闫永利;文学的生态环境与经典[J];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罗璞;《鹿鼎记》中的市民话语与消费主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10 付刚;当代中国大陆及港台影视广告与受众心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亚平;;批评策略:对个性的坚持与贯彻——论郁达夫文学批评的价值世界[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英;论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错位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付勇;从小说到电视剧[D];暨南大学;2003年
5 王鹏;体验与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尚琳琳;论九十年代散文的现代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希珍;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理论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占建青;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邵子华;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质、缺失及发展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谭德生;艺术的转折[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欣;中国综合材料雕塑的产生与现状的简单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郑闻;当代艺术语境中雕塑空间的拓展与突破[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579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7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