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转捩与艺术建构——兼论延安木刻主题的嬗变
本文关键词:审美转捩与艺术建构——兼论延安木刻主题的嬗变
【摘要】:1940年,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日益紧迫,木刻艺术在大众化的进程里、革命美术的推动中、"延安文艺座谈"的精神感召下,逐渐演化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木刻艺术运动。在这些木刻艺术家的记述中,陕北的辉煌历史和阳光明媚的黄土高原成为寄托民族情感与救亡意识的载体,版画艺术创作凝结着抗日斗争的坚定、军民一家的互助、边区人民的自立等精神品质。陕北作为一种独立的地理空间,被纳入具有共同情感与集体记忆的象征空间之中,艺术创作者们走出象牙塔,完成了这一代人由精英意识向抗日斗士的转换与国家建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红色边区 木刻艺术 普罗运动
【分类号】:J314.2
【正文快照】: 一、延安版画艺术缘起“‘民族’是国民的总称,国家乃是由全体国民集合而成的,是一主权独立的政治实体,因此,国家乃民族政治精神的展现。”[1]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中,中国的艺术家肩负起了民族救亡与国家复兴的重任,在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中扮演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远林;著名版画家沃渣[J];美术;1995年11期
2 徐冰;我心中的古元[J];美术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诗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其局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3 洪晓楠;毛泽东艺术文化哲学思想体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徐勤海;;一腔热血育桃李 丹青妙笔谱春秋——现代艺术大师陈之佛[J];书画世界;2008年01期
5 金晶;;建国初期苏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思想改造运动说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庆之;《孝经》思想精华通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张冬梅;张晓明;;和谐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承继关系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赖骏楠;;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马庆株;;坚持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方向[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吴银玲;;1780年以后欧洲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读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与民族主义》[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启后;;用儒家良方缩小贫富差距[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乔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形态、历史方位及其基本政治元素辨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焕明;;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要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韩志斌;;从革命民族主义到超越民族主义——利比亚现代化的跃迁[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智伟;;试论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金茹;1949-1976年中国政治宣传海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庚坤;推崇与反叛[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郑钰W
本文编号:598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9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