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招工广告——湖北红安吴氏祠“武汉三镇江景图”木雕功能阐释
本文关键词:隐喻的招工广告——湖北红安吴氏祠“武汉三镇江景图”木雕功能阐释
【摘要】:纪实性木雕"武汉三镇江景图"让湖北红安的吴氏祠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祠堂。它在内容上再现了清末武汉三镇的繁荣景象。出资修建祠堂的吴氏商人,在这块大型木雕上利用繁华的都市图景激励族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从政治伦理上消除了对"工""商"职业的偏见和顾虑,还从财富、高品质生活上带给族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使这件作品成为屹立于乡间祠堂中永久的招工广告。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 吴氏祠 武汉三镇江景图 木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复归与转型——艺术人类学视野下鄂东祠堂兴建现象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09)的结项成果;黄冈师范学院优势学科群建设项目资助;湖北省“基础教育与地域文化优势特色学科”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314.2
【正文快照】: 吴氏祠[1]位于红安县八里湾镇的陡山村。之所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得归功于戏台“观乐亭”的楼檐台裙上纪实性木雕“武汉三镇江景图”[2]。全国保存至今的祠堂的建筑装饰内容,一般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祥瑞动物、吉语文字等。据目前的资料统计,与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刚毅;雷祖康;殷炜;;木雕的武汉城记——湖北红安吴氏祠堂木雕“武汉三镇江景图”辨析[J];华中建筑;2010年05期
2 巫鸿;;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J];读书;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圣德;;隐喻的招工广告——湖北红安吴氏祠“武汉三镇江景图”木雕功能阐释[J];装饰;2016年04期
2 刘晓达;;美术史的“原境”研究:从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学术史谈起[J];美术学报;2015年06期
3 刘晓达;;材料、叙述、视角与汉唐墓葬美术史书写——由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引起的思考[J];艺术设计研究;2015年01期
4 刘晓达;;试论中国美术史教材“原境”视角的缺失[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刘晓达;;试论中国美术史研究“原境”观念的缺失[J];美术观察;2014年07期
6 刘红红;吴薇;;近代武昌城市公共建筑类型与形式研究[J];华中建筑;2014年04期
7 李佩玲;;方法打败理论 细节决定方向——浅谈巫鸿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方法[J];大众文艺;2014年05期
8 王子龙;;浅谈红安吴氏祠堂壁画中的艺术风格[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年06期
9 黄金谷;;宋金时期民间陶瓷釉斑装饰的观念来源[J];兰台世界;2012年16期
10 黄金谷;;一斑窥“器”—宋代民窑钧瓷釉斑的图式象征及美学观[J];中国陶瓷;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延春;诗二首[J];教学与研究;1979年00期
2 ;倒书天上文章[J];陕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3年12期
3 蒋兴勇;难忘涟江景和情[J];党的生活;2003年09期
4 罗理力;;夜宿凤凰[J];民族论坛(时政版);2013年1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魅力江景,成就宜居城市[N];乐山日报;2009年
2 颜铵、何博;重庆四大江景盘横空出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罗子昕 吴云辉;江景资源开发要注重低碳节能[N];东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罗子昕 吴云辉;江景资源要与城区加强联系[N];东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红林;江景成山景湖景后开发重点[N];东莞日报;2010年
6 ;第一江景豪宅:力造地产典范[N];哈尔滨日报;2006年
7 ;第一江景豪宅 力造地产典范[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时报记者 许永乐 实习记者 马元丰;江景优势能否带动江滨地产开发?[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钟河;从容的企业家 睿智的政协常委[N];湘声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桂兰;部分江景房降价超过两成[N];文汇报;2011年
,本文编号:61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61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