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无锡惠山泥人传播方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无锡惠山泥人传播方式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无锡惠山泥人的传播现状,研究其在当今移动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背景下的传播方式与创新设计。结合移动互联网媒介,探索惠山泥人的手工艺师、商家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在拓展其传播渠道的同时,使惠山泥人从精品文化向民众化转型,从而推进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通过多种媒介以及技术手段的融合,使得惠山泥人文化在当代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拓展,从而获得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提高。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设计文化研究中心;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惠山泥人 传播方式创新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2012JDXM013
【分类号】:J314.7;TP393.01;TN929.5
【正文快照】: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整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多元融合的文化进程,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无锡惠山泥人面临着许多问题。应当考虑到本土文化的传播并适应整个社会环境,结合新的媒介传播渠道,制定合适的产品设计创新与新的传播策略。一方面,无锡惠山泥人的设计需要超越过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媛媛;张小开;;无锡惠山泥人品牌文化的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改翠;李彬彬;;无锡泥人“大阿福”品牌形象与设计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蓉蓉;基于传统大阿福形象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寻胜兰;民族产业与城市文化——关于“惠山泥人”的保护与拓展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竹;;惠山泥人的坚守者[J];当代人;2008年07期
2 佚名;;“泥人张”与惠山泥人[J];国学;2009年07期
3 尹慧青;;惠山泥人艺术的文化传播与审美特点[J];艺术界;2007年03期
4 石竹;;重放光彩的惠泥山人[J];江苏政协;1996年08期
5 万新华;漫谈无锡惠山手捏戏文[J];收藏家;2005年02期
6 任元成;;淳朴秀润的惠山泥人[J];文化月刊;1995年09期
7 洪毅;;惠山泥人的零落与救赎[J];小康;2007年04期
8 吴若峰;;阿福故乡的神塑绝技[J];旅游;2006年08期
9 王福生;;赋泥土以生命——喻湘涟、王南仙手捏戏文赏析[J];中国美术馆;2007年09期
10 尤星,范宁生;护靓“最具东方色彩的艺术”——浅谈无锡惠山泥人彩塑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江南论坛;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芳利;;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道广;无锡的惠山泥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陆元钢 郑慧;惠山泥人: 以一个城市的力量去承传[N];无锡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袁柳 实习生 许元栋;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N];无锡日报;2007年
4 记者 袁柳;泥人艺徒毕业大考[N];无锡日报;2010年
5 晴川;惠山泥人 福至心灵[N];中国商报;2007年
6 安娜;品味惠山泥人[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沈大授;无锡泥人保护和传承的思路[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寇勤;惠山泥人亟待原产地保护[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9 马静娟;泥人艺术的生存与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五原;“泥人张”与惠山泥人[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丹;惠山泥人的传统创作观念在中国当代雕塑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9年
2 王悦;移动互联网企业品牌视觉统一性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文s,
本文编号:62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62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