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三大特征对当代雕塑之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三大特征对当代雕塑之影响研究
【摘要】:后现代多元化特征对当代雕塑的影响、后现代不确定性特征对当代雕塑的影响、后现代非理性特征对当代雕塑的影响。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 雕塑 多元特征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一、后现代多元化特征对当代雕塑的影响后现代多元性特征是后现代主义的关键性概念,也可以说是本质特征,所有关于后现代的——元叙事的结束、主体的消散、意义的解体、不同时事件的同时性、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等,都得遵循多元性才能理解。在中国传统哲学《庄子》的应帝王篇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莉芬;;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中国广告[J];艺术·生活;2003年02期
2 ;不朽的雕塑 永恒的党史[J];军队党的生活;2011年07期
3 叶薇;;世界著名雕塑一览[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8期
4 郭贝;刘晓刚;黄伟伟;;参与艺术在后现代主义中的研究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J];大家;2011年17期
5 沈语冰;;陈源初绘画的三重要素[J];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6 卓凡;象形·会意·指事——材料雕塑的图本解读[J];艺术·生活;2005年03期
7 朱德义;;复归与反叛——论后现代主义新绘画艺术[J];艺术.生活;2007年02期
8 O@冬梅;段海龙;;浅析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现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聂宏伟;;浅谈后现代主义标志设计的立体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10 赖玮;李丹;;摄影镜头下的后现代主义美学——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第四章《幻象英雄主义》读书报告[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漓;易乐平;;现代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陈耀堂;;中国传统图形如何再生?——也从西方取经,并再理解“后现代主义”[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鉴君;;平面雕塑与立体艺术[A];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立体图象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2009年
6 贺莲花;江碧波;;水与雕塑的结合设计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齐a;;从包装、策划说开去[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戴晓玲;戴晓莉;;艺术设计中可承载之“轻”——解析雕塑大师亚力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略;;后现代文化中的童话情缘[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小平;;论当代中国油画语言的民族化问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虹子;抗战纪念雕塑奏响和平主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韩小蕙;开创中国雕塑的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5年
3 邹文;艺术不以公众优先是道义缺陷[N];工人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解国记 阮大华 田朝晖;光大传统文化,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北京,不朽的雕塑有多少[N];北京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玉芳;不该忘却的纪念[N];人民日报;2005年
7 ;走进小区的雕塑展[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雕塑垃圾”早该赶出城去[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吴江;雕塑市场期待知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张宝贵;漫谈GRC与雕塑[N];中国建设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皮力;从“行动”到“观念”[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韩慧君;论西方现代设计中的人文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4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5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6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华年;后现代背景下CG插画的艺术特征探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4 傅立宪;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主义的“说谎者悖论”[D];南昌大学;2006年
5 刘俊生;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互融与互异[D];河南大学;2008年
6 范君;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庞小敏;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李黎;“人性”的自由—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设计[D];河南大学;2007年
9 黄臻;论现代汉字书法字体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稳;功能与装饰在两种语境下的重新审视[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3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5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