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陶塑的美学意蕴
本文关键词:先秦陶塑的美学意蕴
【摘要】:先秦陶塑华丽流畅的花纹图案,有力地传达出母系氏族社会的初民们,在即将告别茹毛饮血、动荡不稳的狩猎生活,迈向春种秋收、生活相对安定的农业社会的门槛之时,对自身形体充满自豪的展示和品味。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先秦 陶器 美学
【分类号】:J301;K876.3
【正文快照】: 自从氏族公社代替了原始群,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从狩猎、采集进入了农业和畜牧业,这就是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就是磨制石器的使用和陶器的发明。先秦陶塑的美学意蕴,自然引起学者们浓厚的兴趣。本文试对这一论题加以探讨,以就正于海内方家。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英;;略谈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陆勤毅;和县猿人的发现和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6 江三良;;资本属性、公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孙海洲,孙玮;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8 周海燕;关于“集体责任”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晓琴;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文化情结——1949年前后赴台女作家小说透视[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石云孙;女性世界的展示——女部字抉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王晓嵘;;聚焦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周淑真;武建强;;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结构与廉政建设[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王凤仙;;北京家庭与性别关系30年变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王宇信;;炎帝神农氏的创造发明与民生[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王贵民;;申论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之关系[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9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章娟;巨东红;;社会性别视野下的职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困境——基于厦门市210名职业女性的调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7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鹂然;论“疾病”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效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由真珍;中国岩画与中国文字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郭小苗;《欢喜冤家》中的性伦理思想探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青;中国传统服饰语言与高级时装设计结合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唐国荣;浅谈我国计划生育立法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束禾”在先秦——评邵学海先生的《先秦艺术史》[J];美术研究;2011年01期
2 王廷洽;;试探先秦玺印断代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郭继艳;试论巴蜀文化的陶质炊器[J];四川文物;2001年01期
4 陈怀玉;;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士人出处观念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明;;略论先秦道家的死亡本质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韩作荣;;空变[J];中国电视;1990年08期
7 杨肇清;试析锯齿石镰[J];中原文物;1981年02期
8 张瑞岭 ,范志文;陕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J];人文杂志;1984年01期
9 金家广,,徐浩生;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南庄头的发现与思考[J];文物春秋;1994年01期
10 段宏振;孙继安;张丽;;河北容城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治;;中国早期陶器的出现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刘博;王怡威;张金陵;;新石器时代夹砂陶器综合处理[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志新;;摇城及其出土的陶器[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册)[C];1981年
4 张平;;新和“龙马纹”陶器及相关问题[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武玮;张建民;;汉代手抱鱼陶器座的定名及图像释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秦小丽;;陶器研究方法论——以恢复社会生活为目的的陶器研究方法[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7 郁金城;;从北京转年遗址的发现看我国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8 王景勇;;涿州汉墓出土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秀纯;;简论北京地区出土的陶器[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10 吴国武;;略论先秦宗族教育对私学形成的影响——以鲁国三桓之族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洋 通讯员 于刚;两农家女20年修复文物过万件[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黄鹏辉;建水紫陶:何时“春”来?[N];红河日报;2009年
3 蒋卫东;天命玄鸟:陶器与漆器的鸟灵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孟苗;陶寺墓地再次惊现彩绘陶器[N];山西日报;2005年
5 记者 原建军;南郊发现大型史前文化遗址二十多件西汉陶器重归杜陵[N];西安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思远 见习记者 罗文鹏;长江观止: 一方水土一方窑[N];衡阳日报;2010年
7 记者 郝玉琳 通讯员 黄建宝;禹墟博物馆近期开放[N];蚌埠日报;2010年
8 呼延思正 朱旨昂;半坡遗址发现大型祭祀遗迹[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本报通讯员 隽成军;后太平——沉睡千年的东辽河文明[N];四平日报;2009年
10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翟建宏;管子经济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永平;先秦的卜筮与《周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久慈大介;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技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程远;先秦战争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治刚;磨沟式陶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贾耀祺;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D];郑州大学;2012年
3 徐超;浅析都梁小说死亡主题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玲;下冯塘遗址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孙予航;赵宝沟文化陶器分期及渊源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王艳朋;枣树沟脑遗址先周时期陶器制作工艺观察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邝琰;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奕菲;现代魔幻主义作品的美学意蕴[D];安徽大学;2011年
9 唐丽雅;汉代两京地区出土铅釉陶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魏璐;榆林地区馆藏汉代彩绘陶器的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2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3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