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十二生肖”形象在雕塑造型中的表现和拓展

发布时间:2017-09-21 17:00

  本文关键词:“十二生肖”形象在雕塑造型中的表现和拓展


  更多相关文章: 生肖 雕塑 创作


【摘要】:中国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崛起之路上形成,是我们的先祖以动物图腾同十二地支相对应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我们先祖祈福纳吉的民俗观念以及生生不息的繁衍生育愿望,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下在的多元化国际大环境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生肖文化就像联结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枝蔓,生生不息地盘延在中国现代雕塑创作的树干上开枝散叶,所以研究分析、剖析解构十二生肖的信息载体,再将它们融合重构在当代雕塑造型创作当中,对传统文化美学的发扬、对现代雕塑的创作理念、以及造型语言的丰富性做出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们在当代雕塑创作理念上一直存在着一味追求“中国特色”的表面文章而粗糙地复制挪用“中国符号”进行创作的现象,如今如何透过传统生肖文化的表象,去深入它们的精神内涵与地域文化,更好地使中国传统生肖与当代雕塑创作有机结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符号和图像的简单挪用,我们应该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活水源头”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因”,达成现代雕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本文将通过研究十二生肖的形象与造型特点、内涵特征以及其象征性寓意,并结合古今十二生肖雕塑作品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探讨,进一步为中国现代雕塑创作注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并寻求灵感以及出路。
【关键词】:生肖 雕塑 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1. 绪论6-8
  • 2. 中国生肖文化的内涵8-11
  • 2.1 十二生肖的起源8-9
  • 2.2 生肖文化的发展和延伸9
  • 2.3 小结9-11
  • 3.中国古代雕塑中的生肖形象11-16
  • 3.1 陵墓雕塑中的生肖俑11-13
  • 3.2 寺观雕塑中的生肖彩塑13-14
  • 3.3 建筑与雕塑中的生肖元素14-15
  • 3.4 小结15-16
  • 4. 当代雕塑对传统十二生肖造型的传承与拓展16-22
  • 4.1 拟人化16-17
  • 4.2 简洁化17
  • 4.3 装饰化17-18
  • 4.4 抽象化与材质多样化18-20
  • 4.5 观念化20-21
  • 4.6 小结21-22
  • 5.“十二生肖”形象在雕塑中的造型语言特点22-25
  • 5.1 艺术形式、手法的多样统一22-23
  • 5.2 艺术风格、理念形神兼备23-25
  • 6.十二生肖形象对我创作的影响25-28
  • 6.1《生肖新语》作品简介25
  • 6.2 雕塑制作过程与心得25-28
  • 7.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0
  • 致谢30-31
  • 附录3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兰霞;;浅论博物馆陈列文物的保护[J];青年文学家;2013年02期

2 宋子牛;;“拉郎配”[J];杂文月刊(原创版);2009年01期

3 蒋永星;值得研究的梅山文化[J];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4 袁训来;;永恒的进化[J];生物进化;2008年04期

5 涂伯乐;;共和国60年 回望洛阳[J];牡丹;2009年09期

6 杨维武;;走近黄河[J];雪莲;2005年04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春城;;以人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柴选;中国摄协启动“中华民族文明影像志”和“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两大工程[N];中国摄影报;2012年

2 记者 杜欣;陈楚古街奠基启动仪式在淮阳隆重举行[N];周口日报;2011年

3 ;香港舆论高度关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6年

4 卢新宁;“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N];人民日报;2007年

5 王东红;满湖山色入阑干[N];驻马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丹;“十二生肖”形象在雕塑造型中的表现和拓展[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95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95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