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静与动
本文关键词:雕塑的静与动
【摘要】:雕塑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从远古走来,不仅有着清晰的脉络,其成长也无不伴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在西方,有关雕塑艺术史,无论在文献资料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无论是广度或是深度都显著优于东方。然而,作为一名学习雕塑的后来者,身处雕塑艺术蓬勃发展的当代,通过对雕塑技法的探讨和史料的阅读,本人对雕塑的静动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颇有心得。 毋庸质疑,传统的雕塑往往是被固定于台级之上,任凭星转斗移、白昼更迭,它仍以不变的姿态面对岁月的流逝,并愈发显现出无比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散发出亘古不变的品质。我不禁发向:历代大师是怎样将动态凝于静态之中,又从静态中转换出无限而永久的活力? 动与静是自然万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对矛盾。没有运动事物就不能发展,没有静止必将失去了平衡,任何事物都是在由运动到静止到再运动的循环反复之中形成节奏和秩序。静,可以使处于动态的事物得以缓息,使人们的视觉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动,则能够迁移人们的视线,从而增强事物的张力,并且通过对视觉心理感应所产生的视觉气势、意境、张力、运动感等。 雕塑艺术需要生命,更需要生气,,必须给人无穷的联想,以及一定的热情和温暖,应该是自内而外的一种力、一种生命、一种气息和一种情感,在审美中建立心灵的沟通,唤起对某种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兴趣。从心理反应机制切入,将艺术的基本性质、人的直观反应和社会心理影响,进行三位一体的辩证分析,艺术视觉心理效应正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验。
【关键词】:视觉艺术 情感意义 张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雕塑的静与动分析9-10
- 1.1 雕塑的静与动9-10
- 2. 构成雕塑静与动的要素10-16
- 2.1 形体结构10-12
- 2.2 影像作用与“势”12-13
- 2.3 材料的触觉视觉心理与色彩的视觉心理13-16
- 3. 雕塑的静与动的视觉审美特征16-19
- 3.1 雕塑作品的视觉冲力16
- 3.2 雕塑作品的氛围感及意境16-17
- 3.3 雕塑作品的节奏感及趋向17-18
- 3.4 雕塑作品的内涵及情感18-19
- 4. 如何增强雕塑作品的静与动效果19-26
- 4.1 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汲取19-21
- 4.1.1 在自然中的感与悟19-20
- 4.1.2 汲取自然界的元素与规律20-21
- 4.2 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心理启示21-23
- 4.3 向中外优秀雕塑家作品学习23-24
- 4.4 向中国传统的艺术学习24-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28
- 致谢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若惜;悱恻;;798雕塑之旅[J];青春期健康;2010年07期
2 姚艳玲;李宁;;雕塑艺术的物理空间[J];艺术教育;2008年03期
3 韩家榕;;密西根湖畔——记中国雕塑艺术家赴美访问行[J];雕塑;2009年02期
4 王兴刚;;雕塑轨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3期
5 方雅楠;;浅析景观雕塑在环境规划中的“经营位置”[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6 周兆鹏;唐代的陵墓雕塑艺术[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08期
7 王林;;雕塑的复制与转换[J];雕塑;2009年01期
8 ;配合城市建设发展雕塑艺术的建议[J];美术;1980年10期
9 杨美应;;我们要做雕塑复兴的新一代[J];美苑;1980年03期
10 赵萌;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雕塑;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滨;代俊雅;乐小燕;;电影视觉特效制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世亮;;视觉影响力之于环保清洁产品的发展[A];第31届[2011]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明清;赵宇宙;王智灵;陈宗海;;人类视觉智能启发的粒子滤波视觉目标跟踪算法[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松;;电影视觉特效的前期——全新电影视觉特效的前期拍摄理念和技巧[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5 商春芳;;四川汉代雕塑艺术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7 崔玉路;蒋冬梅;张晓静;谢磊;付中华;Ping Fan;Hichem Sahli;;基于三特征流DBN模型的听视觉情感识别[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8 刘中杰;曹云峰;王西超;;基于视觉的无人作战飞机着陆系统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王蔚波;;略论河南古代陶猪圈建筑雕塑艺术[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10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生泓;王专:雕塑的成长与掣肘[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吴霜;中国雕塑的希望在青年身上[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高照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梦想必成真[N];美术报;2011年
4 咏梅 高芳;“青城杯”内蒙古第二届雕塑艺术展开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5 张亚萌;2007泛雕塑艺术展关注“泛雕塑”概念[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朱虹子;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文博会留给雕塑艺术想象空间[N];深圳商报;2006年
8 杨雪梅;专家呼吁给中国雕塑家更多机会[N];人民日报;2007年
9 肖敏;让雕塑“站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记者赖仁琼;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幕[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晟;视觉假体装置模型建立及视觉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海鹏;语言的视觉语义表征及其在场景自动描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陈霄;基于视觉显著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莹莹;自然刺激下小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群体放电活动时空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姚其;民机驾驶舱LED照明工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蒋萍;融合机器人视/嗅觉信息的气体泄漏源定位[D];天津大学;2010年
7 周文罡;基于局部特征的视觉上下文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谢妤婵;视觉目标识别与三维定位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崔翔宇;表面特征线索在客体保持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凯乐;雕塑的静与动[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郑敏;雕塑的物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3 王振宇;雕塑的本元思考与当代趋向[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于文龙;雕塑的中国式自然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s
本文编号:935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3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