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7:44

  本文关键词: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惠安石雕 造型特征 文化功能


【摘要】:福建惠安石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著称,享有“中华一绝”之美誉。其作为一种永久性艺术,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安石雕具有1600多年的辉煌历史,反映了惠安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审美意识与雕刻技艺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成就了今日“石雕之冠”的辉煌。对惠安石雕的研究于当地社会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惠安礼仪类、公共景观类和建筑构件类的石雕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艺术学与社会学、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惠安石雕的社会环境、发展概况及艺术风格流变,及其对当代石雕艺术造型特征的影响。并重点研究当代惠安石雕艺术的造型特征,其中主要涉及对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风格及其纹饰图案、形式特征的探讨与分析,并挖掘其所负载的社会文化功能,揭示其所蕴含的教育与宗教作用。 本文期望通过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特征做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学术研究上,为今后惠安石雕艺术研究的开拓创新抛砖引玉;在审美意识上,提供了一条探索惠安人民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的线索,为深入探讨惠安人文风情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在文化保护上,对进一步继承、保护、弘扬惠安传统石雕艺术,丰富完善中国雕塑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当代惠安石雕 造型特征 文化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对象与目的8-9
  • 1.1.1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的界定8
  • 1.1.2 研究目的8-9
  • 1.2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9-10
  • 1.2.1 选题缘由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述评10-12
  • 1.3.1 惠安石雕研究现状10-11
  • 1.3.2 前学研究之不足11-12
  • 1.4 主要研究内容12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12-13
  • 1.5.1 研究重难点12
  • 1.5.2 研究创新点12-13
  • 1.6 研究路径及方法13-16
  • 1.6.1 研究路径13-14
  • 1.6.2 研究方法14-16
  • 2 惠安的社会环境与石雕艺术发展概况16-30
  • 2.1 惠安的社会环境16-21
  • 2.1.1 惠安的地理状况16-19
  • 2.1.2 惠安的经济状况19-20
  • 2.1.3 惠安的文化状况20-21
  • 2.2 惠安石雕艺术发展概况21-30
  • 2.2.1 惠安石雕的萌芽期21-23
  • 2.2.2 惠安石雕的成长期23-24
  • 2.2.3 惠安石雕的成熟期24-30
  • 3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的主要特征30-64
  • 3.1 种类繁多的石雕类型30-42
  • 3.1.1 礼仪类30-36
  • 3.1.2 公共景观类36-39
  • 3.1.3 建筑构件类39-42
  • 3.2 多彩纷呈的纹饰图案42-50
  • 3.2.1 人物故事43-45
  • 3.2.2 珍禽瑞兽45-46
  • 3.2.3 仙花芝草46-47
  • 3.2.4 吉祥符号47-48
  • 3.2.5 山水风景48
  • 3.2.6 文字文辞48
  • 3.2.7 历史故事48-50
  • 3.3 个性鲜明的造型特征50-58
  • 3.3.1 滑稽的“啼狮”造型50-52
  • 3.3.2 夸张的“落颔龙”造型52-53
  • 3.3.3 优美的“笑凤”造型53-55
  • 3.3.4 独特的影雕造型55-58
  • 3.4 多样统一的造型风格58-64
  • 3.4.1 写实与装饰并重的造型风格58-59
  • 3.4.2 方圆并蓄的造型风格59-61
  • 3.4.3 虚实并存的造型风格61-64
  • 4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的文化功能64-78
  • 4.1 惠安石雕艺术的教育作用64-67
  • 4.1.1 记录历史65
  • 4.1.2 传承技艺65-66
  • 4.1.3 寓教于乐66-67
  • 4.2 惠安石雕艺术的宗教作用67-72
  • 4.2.1 神yG信仰69-70
  • 4.2.2 神灵驱魔70
  • 4.2.3 祈福纳瑞70-72
  • 4.3 惠安石雕艺术发展前瞻72-78
  • 4.3.1 经济发展与传统工艺保护的协调72-74
  • 4.3.2 技术创新与传承技艺的协调74-75
  • 4.3.3 发展经济与传承文化之间的协调75-78
  • 5 结论78-80
  • 致谢80-82
  • 参考文献82-86
  • 附录86-87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6
  • B. 惠安石雕艺术考察报告86
  • C. 惠安石雕传承人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伟;对惠安女艺术形象的思考[J];福建艺术;2002年06期

2 倪永东;;惠安女[J];民族音乐;2010年02期

3 翁振新;;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J];福建艺术;2010年05期

4 黄志强;翁振新中国人物画[J];管理与财富;2002年06期

5 翁振新;黄志强;;为了那一片碧海蓝天——福建惠安女题材绘画创作探析[J];艺苑;2006年01期

6 潇琴;;传奇惠安女[J];炎黄纵横;2009年03期

7 黄锦萍;一个惠安女人的故事——大型舞剧《惠安女人》创作谈[J];福建艺术;2003年06期

8 ;旅法艺术家方世聪画展开幕——惠安女作品系列[J];航空港;2004年06期

9 琉璃;;海西风物——惠安女[J];厦门航空;2008年06期

10 桂林;;惠安女,渐行渐远的美丽[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同;;略述惠安人的群体性格[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吴榕青;;闽南粤东妇女服饰“文公兜(帕)”考辨[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黄少安;黄凯南;;劳动分工、学习博弈与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运娟;甘应进;陈东生;;海西客家与闽南妇女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敦;;舒婷诗歌的意象建构与生命意蕴[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赵君尧;;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轨迹探微[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范正义;;试论闽南宗教信仰与海洋环境的关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振良;李玉昆;;略论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双幼;;海洋环境下的闽南基督教信仰——基督新教在闽南的传播与影响[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国平;;福建古代海神信仰的发展演变[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李绍鹤;惠安石雕踏上“突围之旅”[N];福建日报;2011年

2 李绍鹤;惠安石雕业演绎“点石成金”[N];泉州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杜静 通讯员 林斌;税收止跌回涨,惠安石雕石材业终于复苏[N];海峡财经导报;2011年

4 李绍鹤;惠安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N];泉州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林绿波 游怡冰;投洽会泉州好戏连台泉台产业对接亮点频现[N];泉州晚报;2011年

6 赵福增;今日惠安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黄建团 林铭沥;惠安:打造科学发展“试验田”[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任沁沁;春天里的惠安女[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王凡凡;“惠安女”:一道独特风景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李绍鹤;惠安 雕艺美如画 石化船厂厚积薄发[N];泉州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静蓉;元代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香;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童焱;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怀钏;惠安石雕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4 李丽敏;惠安女子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焦礼福;惠女风情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与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庆梅;惠安女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罗静;惠安女服饰的结构与技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林汇波;惠安民歌民谣课程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频;人物画创作与漆艺的结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建辉;惠安人文资源之语文活动课创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8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58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