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视觉艺术的“冲突美学”和经验转换

发布时间:2017-10-05 22:43

  本文关键词:视觉艺术的“冲突美学”和经验转换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 视觉艺术 冲突美学 经验转换


【摘要】:在世俗的角度里,尤其是汉文化中,“冲突”两个字一向是一个负面字眼。但如果我们注意到近代或现代的西方美学,便会发现一个类似的名词,就是“暴力美学”。最早把“冲突”和“美学”这两个有冲突的词联系起来这一概念来源于电影艺术。在中国,这一美学是1990年代末才开始引入的一个新词,在最近这几年才有了相当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的学者、艺术家开始关注和谈论这个美学问题。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技术语言的层面,作为当今美学的前沿话题之一,“冲突美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在文学、绘画、雕塑、电影等视觉艺术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内容之一。对于现代人来说,对冲突美学的认知更多是来源于影视作品,人们在影视场景中冲突场面带给人的视觉刺激,多停留于感观层面。那么同为视觉艺术的雕塑作品又该如何对冲突美学进行阐释与表达呢?历史上就有很多雕塑家站在雕塑的角度去阐释冲突美学这一话题,其在表达形式,呈现形态等诸多方面都被进行了突破与嬗变。早在中国汉代画像石作品“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西汉木雕“持械立俑”,四川大足石刻“地狱变相”中已经涉及到了人类对这一美学的认识。这一美学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得到突破的艺术家有德国艺术家巴塞利兹,他以率直、粗鲁的劈砍,直观的在他的木雕作品中向人们阐释着自己对社会人性的感知;英国雕塑家马克·奎恩的作品《自我》,更是这一美学的创作材料上的一种突破。人类对于这一美学的探讨几乎从未停止过。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历史上艺术家就这一话题在雕塑中的呈现,展开讨论。从而将现实生活的冲突感受转换为个人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雕塑 视觉艺术 冲突美学 经验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0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1
  • 1.1 课题的由来9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9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9-11
  • 第2章 人性潜藏的恶和诉诸武力的本能11-13
  • 2.1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与“死亡冲动”学说11
  • 2.2 恶性冲突的体现和演变11-13
  • 第3章 恶性冲突如何转化成美学体验13-19
  • 3.1 巴塞利兹及马克·奎恩作品分析13-15
  • 3.2 中国传统雕塑对冲突的艺术转换15-17
  • 3.3 非洲木雕原生性对冲突的转换17-19
  • 第4章 个体经验与创作视角由来19-22
  • 4.1 马戏表演中的隐形暴力元素19
  • 4.2 个体冲突经验与其影响19-20
  • 4.3 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冲突20-21
  • 4.4 易地而处的暴力观21-22
  • 第5章 作者个人木雕创作的思考22-25
  • 5.1 个人对材料的情怀22
  • 5.2 对于情感的叙述22-23
  • 5.3 对于存在的思考23-25
  • 第6章 作者作品的脉络分析25-28
  • 6.1 “优良品种”系列作品分析25
  • 6.2 “剑形的意志”作品分析25-26
  • 6.3 “我们都是局外人”系列作品26-28
  • 结论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2
  • 附录32-3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34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晨明;关于视觉共约性的一次讨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979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79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