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

发布时间:2017-10-10 13:18

  本文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


  更多相关文章: 《四库全书总目》 词学观 四库馆臣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官修目录著作,由四库馆臣历经16年编撰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基本上收录了清乾隆以前的重要古籍文献,对2000多年的传统学术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总结,是乾嘉学术的代表之作,鲜明的反映出编撰者四库馆臣的文学思想和治学理念,结合提要的具体内容可分析出四库馆臣的文学批评观念。《四库全书总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词曲类位于集部的末类,本身规模并不大,又分为别集、总集、词话、词选、词韵等五类,其分类是十分细致的。宋代以来关于词的目录学著作十分繁多,选录标准也十分复杂,《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一定程度上校正了这种情况,较为细致的梳理了词发展规律,同时对具体词人词作进行了品评,形成了独特的词学观。本文将以具体提要为文本基础,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本文共分四章,分别从词体观、词史观、词学批评观以及《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常州词派的影响来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念。引言部分将对《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词体观、词史观、风格流派及批评观四方面入手,进行《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分析。第一章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词体观进行分析。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对词体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性看法,对词性质、作用、地位的认识与评价。一方面,《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词是“倚声末技”,是用来娱宾遣兴的消遣之作,是“小道”、“诗余”。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词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四库馆臣的身份和传统的文学观念密不可分。第二章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史观进行分析。运用定量分析与具体提要相结合的方法,勾勒出《四库全书总目》对于词的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认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从文体形式上看,词起源于《诗经》和古乐府;从音乐上看,起源于燕乐。五代出现了最早的词集,宋代达到全盛,金元明三代词不断衰落,至清代出现词学理论兴盛。第三章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批评观进行分析。通过词与音律的关系,重要词人在词发展中的作用,词的正与变,对雅趣之词的推崇以及作家作品论等方面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批评观,这也是《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研究最为重要的部分。第四章分析《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常州词派的影响。以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寄托比兴”、“浑化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其的影响。本文将从上这五个方面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力求每个结论都言之有据,希望对日后的有关《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词学观 四库馆臣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5
  • 一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研究综述9-13
  • (一)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9-10
  • (二) 从词史流变的角度10-11
  • (三) 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11-12
  • (四) 从词学批评研究角度12-13
  • 二 写作构想与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体观15-20
  • 第一节 词是“倚声末技”15-17
  • 一 词是“小道”、“倚声技末”15-17
  • 二 词是用来消遣娱乐的17
  • 第二节 矛盾的词体观:既贬斥词,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词的价值17-20
  • 一 对词的审美价值进行肯定18
  • 二 对词的学术价值进行肯定18-20
  • 第二章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史观20-28
  • 第一节 词的起源20-24
  • 一 词的文体形式起源于《诗经》与古乐府20-21
  • 二 词的音乐成分起源于燕乐21-24
  • 第二节 词的发展24-28
  • 一 五代:出现了最早的词集24-25
  • 二 宋代:词的全盛时代25-26
  • 三 金元:词开始衰落26
  • 四 明代:词的学术价值不高26-27
  • 五 清代:词学理论繁盛27-28
  • 第三章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批评观28-45
  • 第一节 词要合乎音律28-29
  • 第二节 词的“正变”问题29-35
  • 一 词以婉约为正宗29-32
  • 二 词以豪放为变体32-35
  • 第三节 对重要词人的评价35-39
  • 一 柳永将词变“雅”为“俗”35-36
  • 二 苏轼拓展了词的形式和内容,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36-38
  • 三 辛弃疾开拓了词的意境,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38-39
  • 第四节 打破清初各派的宗宋之争,推崇“雅趣”之词39-42
  • 一 吸收了云间派“崇南唐、北宋,尚婉丽当行”的词学理论39-40
  • 二 吸收阳羡派“倡豪放词风,反对孱弱词风”的词学理论40-41
  • 三 吸引浙西派的“雅”的词学理论,推崇“雅趣”之词41-42
  • 第五节 对作家作品的评论42-45
  • 一 欣赏有“风骨”,有“气格”的词人词作42-43
  • 二 极力遵照史实著录,不因人品而废词43
  • 三 在词选的评价上,,认为善于作词者更会选词43-45
  • 第四章 《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常州词派的启迪与影响45-49
  • 第一节 对常州词派词论的核心“寄托比兴”的影响。45-47
  •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对周济“浑化”说的影响47-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 附件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永胜;论晏殊的词学观[J];抚州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2 范军;周济词学观简论[J];高师函授学刊;1995年01期

3 段晓华;浅析龙榆生的词学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李红霞;北宋词学观述略[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周燕明;;传统词学观的背离与深化——谈周济的“词亦有史”[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俞筱敏;论李清照的词学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王

本文编号:1006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06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