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发布时间:2017-10-11 17:28
本文关键词: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小说人物形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总体想象物,能够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精神活动和思想变迁。在时代转型和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代社会,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越来越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并成为书写对象。从新时期伊始张贤亮、王蒙、戴厚英等创作的知识分子小说,到八、九十年代徐坤、王朔、邱华栋等笔下的青年知识者形象,再到新世纪张者、阿袁、孙频等新生代作家的青年知识分子题材作品,我们从中感知到青年知识分子书写的承传和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发生变化,逐渐呈现出人格的失落与退化。本文以小说文本为立足点,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扫描,对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进行研究和探讨。引言部分对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进行界定,并依据不同时期的时代语境简要分析、评价青年知识分子形象的变化,以及对论文行文思路进行说明。第一章,80年代“归来”作家笔下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特点,体现为“九死未悔”,对知识分子道德理想的坚守。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青年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启蒙立场。且在此基础上讨论苦难体验是作为知识分子自我实现的价值砝码。第二章,分析9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动摇与焦虑的特点。分析社会转型期现实的冲撞对青年知识分子供求倒错的影响,同时阐发“无父”的创作趋向体现了这一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迷茫虚无的价值立场。第三章,在世俗功利冲击下,新世纪青年知识分子在世俗中沉沦,道德操守和理想信仰趋于幻灭。试图从青年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危机与主体精神的溃退方面,探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以此,进一步探讨这一时期作品中,青年知识分子沉迷声色背后所隐藏的人性惨淡。第四章,阐明新时期以来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和创作空间,分析这一形象对现实人生的意义和重建知识分子社会公共关怀的重要性,对作家创作这一形象的终极关怀与现实的审美文化提出希望。结语部分总结新时期以来小说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变化的特征,并对当下社会中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 青年知识分子 坚守 动摇 幻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1980年代人格坚守型青年知识分子形象11-20
- 第一节 九死未悔:艰难境遇中的“执著者”形象11-15
- 第二节 启蒙自觉:青年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立场15-18
- 第三节 苦难体验:自我实现的不二法门18-20
- 第二章 1990年代精神动摇型青年知识分子形象20-30
- 第一节 “死”在路上:欲望都市中的“迷失者”形象20-24
- 第二节 现实冲撞:青年知识分子供求倒错的失落24-27
- 第三节 “无父”书写:迷惘虚无的价值注脚27-30
- 第三章 新世纪价值幻灭型青年知识分子形象30-41
- 第一节 世俗舞者:消费热潮中的“沉沦者”形象30-34
- 第二节 认同危机:青年知识分子主体精神的溃退34-37
- 第三节 雪隐鹭鸶:声色沉迷的人性惨淡37-41
-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青年知识分子塑造的意义与空间41-46
- 第一节 青年知识分子形象的现实意义41-43
- 第二节 青年知识分子形象的创作空间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宁;灵魂的裂变:社会变迁中的人格姿态──新时期知识分子形象人性描写之流变[J];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2 王卫平;鲁美妍;;无处安妥的灵魂——论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人格残缺者形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丽;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人格裂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志彬;世纪之交学院题材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解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13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1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