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历代文学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8:07

  本文关键词:历代文学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萧何 文学作品 形象类型 形象阐释 接受


【摘要】:萧何是西汉一代开国贤相,他拥护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振抚巴、蜀、关中,保证战争人员和物资供应。同时,萧何眼光独到,为汉朝寻找到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将韩信。他虽然没有亲临前线,但他的功劳仍然位冠群臣。汉朝建立之后,萧何仍然兢兢业业,更立社稷,制定律令,使战乱中的国家逐步走向正轨。萧何形象首先出现在《史记》中,随着《史记》的不断传播和接受,萧何形象的接受类型也日渐丰富和立体。本文以历代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对诗歌、戏剧、变文、话本、小说等文学题材中萧何形象阐释和接受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萧何形象的阐释和接受在不同朝代和不同文学样式中的特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研究史籍中的萧何形象。《史记》中关于萧何形象的记载是后世文学作品中萧何形象阐释和接受的源头。《史记》用精炼的语言,刻画了功勋卓著、眼光独到的开国贤相萧何的形象。同时,司马迁又秉持着“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如实记录了汉高祖对功臣萧何既信任倚重又疑心提防,突出了两人之间紧张微妙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战战兢兢,明哲保身的萧何形象。《汉书》记载西汉初期的历史时,对《史记》多有承袭,是对《史记》的第一次深层次地接受。《汉书》对萧何的记载较《史记》更为详实,在《史记》的基础上丰富了萧何施行仁政的形象,拓展了“治世谋臣”的新的形象接受类型。第二章为第二部分,对历代作品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状况进行总体概述,通过纵向分析与比较,概括出萧何形象在不同朝代中的接受特点和异同。唐代以前描写萧何形象的文学作品很少,只有4首诗歌提到了萧何事迹,这些诗歌基本上还是围绕史籍中的萧何形象进行阐释。汉朝时就出现了颂扬萧何制定律令的民歌。西晋陆机的《汉高祖功臣颂》中较为全面地叙述了萧何的诸多功勋,塑造了一个功臣形象。继陆机之后做出突破的是隋朝李密,他慨叹于汉初功臣能够顺应时势,建功立业,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乘势而为的萧何形象。唐代和宋代是萧何形象接受的高峰期,其间涌现出了大量描写萧何的作品。唐代作品中塑造的萧何形象类型增加至10类,并且对类型的阐释也更加丰富。唐代文人对萧何“一代贤臣”的形象接受程度最广,出现了接受主题,同时出现了“否定营建未央宫”“功不如四皓”等反面形象。宋代文学注重议论,在萧何形象的阐释和接受中,萧何与韩信的关系成为关注的重点,形成了“举荐贤才”与“刻薄寡恩”并存的形象。元明清时期,对萧何形象的描写有所减少。在元明清文学中,萧何的负面形象被刻画得更加具体。元代出现了“杀戮功臣”“懦弱屈从”两种新的负面形象类型,明代文学中出现了两条关于“刀笔吏”形象的记载,认为萧何出身刀笔吏,无法与儒生相媲美。值得注意的是,元代文人对萧何“转运粮饷”的形象接受程度非常广,形成了突出而鲜明的接受主题。第三、第四两章为第三部分,运用文体学研究方法,对诗歌、变文、戏剧、话本、小说等不同文学样式中的萧何形象进行研究。在诗歌这一题材中,萧何形象的最广泛的接受主题是“开国名相”,其次是“慧眼识人”。在诗歌中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萧何形象,但正面形象的接受程度要远超过负面形象。在变文中描写萧何形象的有唐代变文一部:《捉季布传文一卷》。戏曲四部:《追韩信》《千金记》《圯桥进履》《赚蒯通》等。变文和戏剧由于文体特点的限制,塑造出的萧何形象较为单一,或者举荐贤才,或者匡扶汉室,或者杀戮功臣,一部作品塑造的形象只专注于一个方面,人物形象不够饱满。而《西汉演义》中塑造了一个既功勋卓著,举贤任能,但同时又薄情寡恩,杀戮功臣的萧何形象,将正反两方面形象融为一体,充满张力。
【关键词】:萧何 文学作品 形象类型 形象阐释 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二、 研究现状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史籍中的萧何形象13-27
  • 第一节 《史记》中的萧何形象13-21
  • 一、 独具慧眼识英才13-16
  • 二、 才智卓越匡汉室16-18
  • 三、 趋利避害保全身18-19
  • 四、 太史公评价萧何19-21
  • 第二节 《汉书》中的萧何形象21-27
  • 一、 眼光长远 治世谋臣22-24
  • 二、 治理关中 施行仁政24-27
  • 第二章 历代文学作品中萧何形象概述27-39
  • 第一节 唐及唐以前文学作品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27-32
  • 一、 唐前诗人接受萧何形象概况27-30
  • 二、 唐代文学作品中萧何形象30-32
  • 第二节 宋代文学中萧何形象的阐释与接受32-34
  • 一、 宋代文学中的萧何形象32-33
  • 二、 宋代文学中萧何形象特点分析33-34
  • 第三节 元明清文学中萧何形象的阐释与接受34-39
  • 一、 元明清文学作品中萧何形象接受概况34-37
  • 二、 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特点37-39
  • 第三章 历代诗歌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39-55
  • 第一节 历代诗歌中萧何形象接受概述39-48
  • 一、 历代诗歌中用萧何典故情况概述39-46
  • 二、 历代咏史诗中萧何形象概述46-48
  • 第二节 历代诗歌中萧何形象48-55
  • 一、 开国名相 功业无双49-50
  • 二、 慧眼识人 举荐贤才50-51
  • 三、 初入关中 收秦图籍51
  • 四、 制定律令 法若画一51-52
  • 五、 营建未央 褒贬不一52
  • 六、 君疑臣忠 明哲保身52-53
  • 七、 诛杀韩信 寡恩薄情53-55
  • 第四章 变文、话本、戏曲、小说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55-71
  • 第一节 变文和戏曲中萧何形象的阐释与接受55-60
  • 一、 唐代变文中萧何形象55-57
  • 二、 元明戏曲中萧何形象57-60
  • 第二节 话本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60-62
  • 第三节 历史演义小说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 ——以《西汉演义》为主62-71
  • 一、 西汉历史演义小说源流63-64
  • 二、 《西汉演义》中萧何形象64-71
  •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7-79
  • 致谢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蕾;;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斗草之戏[J];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02期

2 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J];学术月刊;2003年09期

3 王礼培;;历代文学统系[J];船山学报;1933年02期

4 张涤华;历代文学总集选介(续二)[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5 张涤华;;历代文学总集说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6 邓祝仁;桂林历代文学创作漫说[J];南方文坛;1993年05期

7 方宝璋,孙晓琛;福建地方历代文学述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胡建次;中国历代文学纪事的承传[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秦良;;《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作家生卒年补遗[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2年04期

10 ;先秦文化与中国历代文学研讨会在山西晋城举行[J];诗经研究丛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先秦文化与中国历代文学研讨会在山西晋城举行[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2 何峰;;编写《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一书的体会[A];社会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经验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伍立杨;国学有国学的种属[N];天水日报;2006年

2 华南师大人文学院教授 栾栋;中国历代文学隐秀史论要略[N];光明日报;2001年

3 伍立杨;国学有国学的种属[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4 凤彩;吹尽黄沙始到金[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婷;历代文学中萧何形象阐释与接受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029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29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