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晚年生命诗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8 04:13
本文关键词:绿原晚年生命诗学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绿原 晚年诗歌 生命诗学 创作分期 诗学传统
【摘要】:与梦幻哀伤的童话时期、粗犷凄厉的政治抒情时期、沉思隐忍的潜在写作时期不同,进入80年代,渐入晚年的绿原,其诗歌集生命之智慧,在秉承以往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其广度与深度加强了。绿原晚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滋养中,在以诗为生命的信仰中,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感悟融入自己的生命进程,追求人诗合一。绿原晚年不断丰富并拓展自己的生命内涵,通过超越苦难、思考死亡、追求真与美、激活抗争意识等的诗学行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命诗学观。本文聚焦探析1980年“胡风集团”错案平反后,绿原恢复了党籍和笔名,并于本年写下《献给我的保护人》复出诗坛始,到2009年绿原去世之间的诗歌创作,不包括复出文坛后发表的50-70年代地下写作的作品。对这个时期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绿原的创作根基以及所秉承的人生信仰,以充分挖掘其生命诗学的内涵,更深层次地领悟绿原晚年创作的生命状态。此外,本时期历史形态之外的七月派已经不存在,诗人除了1981年受友人之托为七月派平反的诗集《白色花》做过序以外,从没有以七月派诗人自居。所以本文所探讨的绿原是作为具有独特生命艺术内涵的个体而存在并凸显于新时期文坛的。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命诗学的内涵、绿原不同时期创作的生命状态、绿原诗歌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立足于文本,以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内容以及生命体验为依据,来对绿原晚年的诗歌创作进行分期,分别是1980年代初的现实与忧思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的哲理与沉思时期以及1990年代后的超验与超脱时期。总体上三个时期呈现为不断突进内心的创作倾向,从中可以更好地领悟绿原晚年生命存在的状态。第二章:聚焦于绿原晚年诗歌中所凸显的人、苦难、死亡、真与美以及抗争等生命因素,对绿原晚年生命诗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其一探讨绿原晚年如何在苦难意识的绵延中超越苦难的生命追求;其二探讨绿原晚年如何在凸显的日常情怀中进行真与美的生命哲思;其三探讨绿原晚年如何通过硬汉形象的书写来激活抗争意识进行生命的突围;最后进行诗歌与生命融合回归的探讨,一切的生命之思都立足于对个体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切,并最终回归到对个体生命完满的追求之上。第三章:主要探讨绿原晚年生命诗学所基于的中西诗学的传统。主要包括胡风的主观战斗诗学、中国传统的儒道交融的诗学、歌德的生命浪漫诗学和里尔克的生命存在诗学。文章余论,总结绿原晚年生命诗学的特点并对其研究的文学史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绿原 晚年诗歌 生命诗学 创作分期 诗学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7
- 第一章 绿原晚年诗歌创作分期17-24
- 第一节 第一阶段:现实与忧思(1980年代初)17-19
- 第二节 第二阶段:哲理与沉思(1980年代中后期)19-21
- 第三节 第三阶段:超验与超脱(1990年代以后)21-24
- 第二章 绿原晚年生命诗学的多维分析24-41
- 第一节 苦难意识绵延下的生命追求24-30
- 一、苦难意识的绵延24-26
- 二、超越苦难的生命追求26-30
- 第二节 日常情怀彰显下的生命哲思30-35
- 一、日常情怀的彰显30-31
- 二、真与美的生命哲思31-35
- 第三节 硬汉形象书写下的生命突围35-37
- 一、硬汉形象的书写35-36
- 二、激活抗争意识的生命突围36-37
- 第四节 诗与生命融合的回归37-41
- 一、诗是什么?37-39
- 二、诗与生命融合的回归39-41
- 第三章 绿原晚年生命诗学所基于的中西诗学传统41-50
- 第一节 中国诗学的影响41-45
- 一、胡风主观战斗诗学的影响41-43
- 二、儒道交融的诗学观的影响43-45
- 第二节 西方现代诗学的影响45-50
- 一、歌德生命浪漫诗学的影响45-47
- 二、里尔克生命存在诗学的影响47-50
- 余论50-52
- 参考文献52-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绿原诗歌研究综述[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蒋士美;邹惟山;;思想如矛,诗心似火——绿原新诗导读[J];中国诗歌;2013年05期
3 吕晓洁;;论绿原在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期的诗歌创作[J];江汉论坛;2013年02期
4 高云球;王巨川;;试论生命诗学的文化内涵[J];北方论丛;2012年05期
5 吴仲华;;读绿原的童话、动物诗[J];黄河文学;2011年09期
6 董学文;;怎样认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黎秀娥;;透视绿原与鲁迅的相遇[J];粤海风;2011年04期
8 艾士薇;;论里尔克的存在主义生命观[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9 杨经建;;从生命哲学到生命诗学——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论之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阮娟;;浅谈新诗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以绿原诗歌创作和理论为例[J];文教资料;2009年3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岩岩;苦难中的坚守与诗性的超越[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海玉;“人之诗”论——“七月”诗派绿原的诗歌与人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2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5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