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小说的叙事伦理——以农村题材小说为考察对象
本文关键词:“十七年”小说的叙事伦理——以农村题材小说为考察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十七年”小说 叙事伦理 农村题材 大叙事 复杂性
【摘要】:"十七年"小说有其自身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叙事伦理。它所面对的是一个大变化的时代,生活在变,生活背后的观念与伦理也在变。这一时期小说的叙事伦理大多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大叙事的方式为一种新生活的出现辩护,它的基本目标是为实现社会改造而助力。为服从于这一大目标,它自然会删除一些不合乎时代要求的观点和情愫。但是,再坚固统一的时代,一旦落实到个体生活和文学叙事中,都会有另类可能性存在,这种历史多元复杂性显然更值得研究。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叙事伦理 农村题材 大叙事 复杂性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个体伦理的退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一直贯穿着一条个人经验如何在总体话语的讲述中挣扎的线索。尽管我不愿夸大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分裂,任何的个人终归要在社会中生活、思想、感受、悲喜,它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但文学写作要以丰盈的个人感觉为基础,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有顺;;对人心世界的警觉——《尴尬风流》及其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3期
2 张劲松;;电影《色·戒》中的叙事伦理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24期
3 梁艳芳;;守护人心温暖的品质——蒋韵《心爱的树》的叙事伦理意义[J];名作欣赏;2008年24期
4 杨红旗;;叙事伦理与文艺学的知识生成[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5 张冬;李小倩;;《城与市》的叙事伦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唐伟胜;;叙事伦理:故事、话语与阅读[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7 何小丽;;论小说叙事伦理的兴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杜素娟;;从作者的伦理身份看叙事伦理的生成——兼论近年来中篇小说创作[J];扬子江评论;2010年03期
9 刘起林;;“戏说历史”的颠覆类型与叙事伦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徐国彪;;现实灾难的审美类型与叙事伦理[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强;以情感为主线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11年
2 吴玉杰;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N];光明日报;2008年
3 耿立;深入精神的内部[N];文艺报;2006年
4 刘起林;“戏说历史”的叙事偏差[N];人民日报;2009年
5 张光芒;人品不好=运气不好?[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王本朝 肖太云;物质时代的情感救赎[N];文学报;2013年
7 张友文;祛除暴力美学 守住伦理底线[N];文艺报;2014年
8 张清华;如何构筑民族记忆[N];文艺报;2011年
9 龚举善;消费时代报告文学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05年
10 范咏戈;“赋到沧桑句便工”[N];文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2 曹金合;叙事形式的伦理意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梁艳芳;创伤记忆: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D];上海大学;2009年
4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燕;叙事伦理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欣;叙事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梦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滢;当代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叙事伦理形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春玉;东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芳;方方小说的叙事伦理与道德重建[D];西南大学;2007年
8 曹刚;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罗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之叙事伦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锦菁;费伦叙事伦理观透视下的《时间箭》[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4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7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