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毛诗集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0:09
本文关键词:王韬《毛诗集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王韬 《毛诗集释》 吴地《诗》学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
【摘要】:《诗经》的笺疏集注自汉以来夥如繁星,清代更是一个成果多出的时期,王韬(1828--1897)的《毛诗集释》即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经学著作。《毛诗集释》不仅反映了清末《诗经》学的新变与成就,同时又是英国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翻译《诗经》的重要参考本,带有中西文化交流的印迹。《毛诗集释》的成书与王韬的生平及家学传统密切相关。王氏家族历代习儒治经,王韬自幼“趋承庭训”、“毕读群经”,其日后的经学造诣皆渊源于此。1849年王韬“为衣食计”不得不佣书沪上,在上海墨海书馆助译西籍,与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等传教士交往甚密。1862年,王韬“语祸切身”,避难香港,帮助理雅各校雠《诗经》,出于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王韬殚精竭虑,“壹意治经”,不足一年便写就《毛诗集释》。因此,读书甫里时期的学术积淀、与西方传教士长期合作的经历、宣扬儒家经典的使命感,最终促成了《毛诗集释》的纂著。《毛诗集释》以传统的“集释”体阐释《诗经》,征引甚夥;选择辞句条目式的编撰体例,虽不够全面,但方便理雅各查阅释疑;内容上《毛诗集释》既根植于传统经学观点又有所创新,既汇辑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融会王韬自已的训诂考证,综合了总释、比勘异同、同类汇释、考讹订谬、理校求证等方法,所释内容涉及名物训诂、文字校勘、音韵考订、章句训释等,其案语探赜叩寂,别有创见,体现了清末江南文士在《诗经》研究上的成就与发展。此外,《毛诗集释》也表现出王韬浓厚的地域经学意识,他特别推重“吾吴《诗》学”,尤其是陈奂、段玉裁等吴地治《诗》大家。《毛诗集释》广泛汲取乾嘉道时期吴地《诗》学研究成果,是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吴地《诗》学的继承与发展。1871年,理雅各借王韬及其经学著作《毛诗集释》之力完成了《中国经典》第四卷《诗经》英译全本,该译本是19世纪整个西方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顶峰,堪称《诗经》英译的奠基之作,因此,《毛诗集释》不仅是王韬学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更是海外汉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王韬 《毛诗集释》 吴地《诗》学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第一章 王韬其人与《毛诗集释》的成书9-23
- 第一节 王韬其人9-17
- 第二节 《毛诗集释》的成书17-23
- 第二章 《毛诗集释》的体例及内容特点23-47
- 第一节 《毛诗集释》的体例特点23-34
- 第二节 《毛诗集释》的内容特点34-47
- 第三章 《毛诗集释》与清代吴地《诗》学47-60
- 第一节 吴地及其经学传统47-48
- 第二节 清代吴地《诗》学概述48-54
- 第三节 《毛诗集释》对清代吴地《诗》学的承传54-58
- 第四节 《毛诗集释》:清末吴地《诗》学的余响58-60
- 第四章 海外汉学视角下的《毛诗集释》60-83
- 第一节 《毛诗集释》撰著时期海外汉学的发展60-64
- 第二节 《毛诗集释》对理译《诗经》的影响64-79
- 第三节 王韬及《毛诗集释》在海外汉学中的地位79-83
- 结语83-84
- 征引文献84-86
- 参考文献86-9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2-93
- 致谢93-95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志茗;避难香港期间的王韬[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6期
2 王增智;;论王韬的变法思想[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3 李景光;关于王韬二三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姜燕;;理雅各《诗经》英译本所绘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J];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098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9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