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21:42
本文关键词:《琵琶记》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摘要】:《琵琶记》是中国戏曲史上极具开创性的一部曲目,历来被称为南戏的“中兴之祖”。它的出现,打破了元代北杂剧一统戏坛的局面,自此南戏逐渐由民间“村坊小技”走向“文人之曲”。这部长达四十二出的戏曲曲目,关目多,篇幅长,故事情节复杂生动,由于其自身鲜活生动的展演形式和雅俗并包的创作曲风,使它对现实生活中民俗事象的选取、记录和使用上拥有巨大的存储空间,容纳的民俗事象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类民俗、精神民俗穿拆剧本、舞台之中,剧本自身渗透了众多的民间文化,这也使得《琵琶记》自面世开始,就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但因其戏曲自身的文艺创作性,剧本之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较之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具有艺术化再现的特点。本文将对明代容与堂刊本的《琵琶记》的民俗文化进行解读,对其诸多纷繁的民俗事象进行归类、分析,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结合历史文献、地方志中等的相关记载,相互印证民俗事象出现的意义和文化价值。试图通过文、史的相互印证窥探《琵琶记》中所融入的民俗文化价值。进而剖析戏曲创作者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对民俗文化的选取意识,探讨当时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诉求,从而展现出戏曲与民俗、民间信仰息息相关的本质。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缘起与研究对象,界定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对学术史进行回顾,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二、三、四部分分别探讨解析《琵琶记》中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立足于“文本”,对剧本中所出现的民俗事象进行归纳、分类、解读分析,探讨这些民俗文化事象选取的原因与文本中所呈现的文化意义,展现戏曲在选取、展演、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对民俗文化进行了反思与再创造,通过展现《琵琶记》与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窥探出戏曲与民俗、民间信仰息息相关的本质。
【关键词】:《琵琶记》 民俗文化 艺术化再现 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选题缘起9-10
- 二、研究对象10-12
- (一) 《琵琶记》10-11
- (二) 民俗事象11-12
- 三、学术史综述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五、创新之处13-15
- 第一章 《琵琶记》中的物质民俗15-25
- 第一节 《琵琶记》中的服饰民俗——“为礼而饰”15-21
- 一、男子服饰色彩、配饰与社会等级15-17
- 二、女子服饰、妆扮17-21
- 第二节 《琵琶记》中的其他物质民俗21-25
- 一、饮食民俗21-23
- 二、出行民俗23-25
- 第二章 《琵琶记》中的社会民俗25-39
- 第一节 人生仪礼25-35
- 一、婚姻仪礼25-31
- 二、丧葬仪礼31-35
- 第二节 民间游戏娱乐35-39
- 第三章 《琵琶记》中的精神民俗39-47
- 第一节 神明崇拜39-43
- 一、宗教信仰的世俗性展现——善恶报应说与天地崇拜39-41
- 二、宗教信仰的功利性展现——佛教信仰41-43
- 第二节 祖先崇拜43-44
- 第三节 “忠”与“孝”的相互消解44-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毅;;《琵琶记》,经典缘何衰落?[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正学;;毛纶批评《琵琶记》的文学思想[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3 张益;;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留美学生公演话剧《琵琶记》[J];戏曲研究;2008年01期
4 姜丽华;;“古为今用”与1956年《琵琶记》“大讨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学宣;北昆新排《琵琶记》[J];中国戏剧;1992年05期
6 王唯贤;四看《琵琶记》 五点新印象 关于昆剧《琵琶记》的两封信[J];中国戏剧;1993年12期
7 张福海;;《琵琶记》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温州纪念高则诚诞辰700周年暨《琵琶记》学术研讨会评述[J];戏文;2007年06期
8 殷韩韩;;三谈《琵琶记》[J];当代小说(下);2010年05期
9 蒋雪艳;莫说市朝事,功名欲逼人──高明的遭际与《琵琶记》中的科举描写[J];艺术百家;2000年04期
10 李舜华;纷纷琵琶谁是主──“元本”《琵琶记》的发现与研究[J];艺术百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
本文编号:1100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0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