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寻隐者不遇》与《晚登马鞍山》意境之差异
发布时间:2017-11-03 11:20
本文关键词:论《寻隐者不遇》与《晚登马鞍山》意境之差异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诗歌语言和意象展现的力对意境的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唐诗《寻隐者不遇》和清诗《晚登马鞍山》两首诗歌是意境两种不同状态的典型。基于力学和文艺心理学分析两首诗歌,可以阐释两者意境的状态以及之间的差异。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意境 《寻隐者不遇》 《晚登马鞍山》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自古而今,鉴赏批评诗歌往往以意境的高下作为优劣的标准。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被宋人严羽推崇为“唐人七律第一”,[1]148该诗的体裁并不是严格的律诗,却力压诗圣杜甫《登高》等诗篇,在于“词理意兴”之妙,换言之,《黄鹤楼》不合律诗体式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玲君;;寻隐者不遇[J];诗刊;2011年16期
2 Lain;;寻隐者不遇[J];收藏;2013年16期
3 丛新;刘晓旭;滕爱杰;;在“三美”理论下对《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6期
4 李建国;《寻隐者不遇》艺术结构分析——新批评的实践与超越[J];写作;2005年09期
5 ;名帖竞临[J];青少年书法;2006年21期
6 陈长春;;寻隐者不遇[J];读者(原创版);2005年04期
7 陈小龙;;石梁半日闲[J];浙江林业;2010年10期
8 ;名帖竞临[J];青少年书法;2006年17期
9 揭志媛;;改写《寻隐者不遇》[J];作文世界;2009年11期
10 刘溪;Katy Pinke;;宋琨:千吻之深[J];艺术界;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 涛;快过年了,,单位领导们都去哪了[N];海南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13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3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