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韵诗研究
本文关键词:险韵诗研究
【摘要】:自南北朝以来,险韵诗的创作者层出不穷,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部分作品的艺术成就也相当高。研究它的发展情况、创作成就及文学价值,不仅能促进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可以给诗歌技巧、诗学理论的探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一章,比较各家对“险韵”的定义,博取众长,择善而从;再与其他类似概念及创作模式进行比较,何处交叉,何处旁溢,一一指明,以此强化对“险韵”概念的认识;最后在明确的“险韵”概念的支撑下归纳险韵诗的基本特征。第二章,探讨险韵诗的形成期为什么在南北朝。其原因主要为:音韵的准备;永明体的激发;诗人的创变。这些条件在魏晋尚未产生,在隋唐业已成熟;只有在南北朝,它们正处在初步形成且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时期。第三章,经过唐代众多诗人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使其时成为险韵诗由成长到成熟的关键阶段。险韵诗在初唐没有什么发展。从杜甫开始情况有了变化。他继承了前代的经验并进行了谨慎的创新。到了中唐,险韵诗的创作已经蔚为大观了。这个时期以韩孟、元白为险韵诗创作的大宗。晚唐的皮陆吸收杜甫以来诗人们的创作经验,使险韵诗在唐代又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第四章,宋代的险韵诗在延续唐人创作方向的同时又有新的开拓。在继承和创新的两个方面都有诗人及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的创作就是承上启下的典型例证。“尖叉”险韵诗作为宋代诗人的创造,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第五章,明清两代在险韵诗的理论方面大放异彩,涉及到的面颇广、发掘到的层次颇深。将众人留下来的评点材料分类,用这些类别来构架观点框架,对险韵诗的文学价值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险韵诗的文学价值既不能忽视也不必高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张明华教授《唐代分韵诗研究》出版[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余立;;雨笠次韵诗七首[J];黄河;2006年02期
3 陈韵;;陈韵诗选[J];阳关;2007年03期
4 陈韵;;陈韵诗二首[J];北方作家;2010年03期
5 风舞之韵;;风舞之韵诗二首[J];南风;2013年01期
6 李艳杰;;唱和次韵诗的流变考察——以二苏次韵诗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王改正;;瓷仙书韵诗情赋[J];中华诗词;2010年01期
8 潘春华;;济南荷韵诗话[J];绿化与生活;2011年08期
9 白焕然;略说杂韵诗[J];阅读与写作;1997年08期
10 张明华;;试论欧阳修的分题诗和分韵诗[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斗全;次韵诗非元白所创[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震;苏轼《次辩才韵诗》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孟文晴;苏辙次韵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金灿;险韵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艳杰;二苏唱和次韵诗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涂芊;饶宗颐《长洲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高邢生;黄庭坚次韵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3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7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