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诗歌”与“精神的诗歌”——陈东东诗歌中主体性嬗变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15 05:23
本文关键词:“自我的诗歌”与“精神的诗歌”——陈东东诗歌中主体性嬗变路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陈东东 “自我的诗歌” “精神的诗歌” 主体性 语言
【摘要】:通过借用批评家马塞尔·雷蒙评述马拉美诗歌时使用的两个概念——"自我的诗歌"与"精神的诗歌",本文梳理并考辨了诗人陈东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于诗歌写作中显现的主体性嬗变过程与痕迹,即从最初所擅长的文学性的、浪漫化的、充满超现实意象的修辞活动和语言实验,转变为携带公众经验和普遍性精神意识的写作追求。这也是诗人的写作重心从对诗歌修辞的"所知"更多地转向社会生活的"所见"的转变。置于中国近三十年社会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之下,陈东东诗歌中的主体性转变路径,又与中国当代诗学界对待语言、形式等问题的意识变迁存在着不可分离的,甚至互相影响和渗透的关联。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诗”一直在语言/魔幻和现实/道德两极之间摆动。前者的理想是,通过撤销主体的先见意识对语言自身力量的漠视和利用而回到“伟大的语言”本身,同时将自身从历史、道德、意义的重负中解放出来;现实/道德的一极则要求诗人不脱离自己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J];诗林;2006年04期
2 陈东东;;陈东东作品[J];诗选刊;2009年10期
3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J];诗林;2011年01期
4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5首)[J];诗歌月刊;2011年02期
5 陈东东;;陈东东诗六首[J];红岩;2011年06期
6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五首)[J];绿风;2012年03期
7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J];新诗;2012年01期
8 方方;;状态[J];上海文学;1996年03期
9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J];上海文学;2000年03期
10 柏桦;;江南诗人的吴声之美——以陈东东、杨键为例[J];诗探索;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多;陈东东:对称与声音[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学者 张学昕邋诗人 李笠 陈东东;关于80年代诗歌及其写作的一些记忆[N];辽宁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陆梅;写在诗和歌的边上[N];文学报;2014年
4 本报书评人 河西;夜色酿的酒[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蓓;陈东东诗歌艺术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8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8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