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角下的《歧路灯》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视角下的《歧路灯》研究
【摘要】: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前提是解读该文学作品的作者本身,因为作品本身是作者思想的显性呈现。从教育视角来解读《歧路灯》也是如此,本文从《歧路灯》的创作背景、形象塑造、表现技法、地位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从中获得一些文学创作与教育观念上的思考和借鉴。18世纪,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社会相对安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繁荣。然而,社会的风气却在变化,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奢侈、赌博之风盛行,许多士绅家族因此破败,出现不少“败家子”。清代国势渐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以及赌博成风、世家子弟日趋堕落等因素是《歧路灯》产生的重要历史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歧路灯》对不同形象的塑造,来揭示《歧路灯》中的教育思想内涵。《歧路灯》对家庭师者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有爱有教”的教育观点;对家塾师者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作者“尊师重教”、“师才师德”的教育观点;对社会师者形象塑造,展现了作者用人、为民和交友的观点。本文通过对《歧路灯》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分析,来阐释其作者的教育观在《歧路灯》中的艺术化呈现。《歧路灯》中教育观艺术化的呈现表现在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和圆如转环的情节设置上,作品以一个家庭为中心,由记载该家族的盛衰而扩及到当时整个社会的现状。《歧路灯》教育观艺术化的呈现还表现在简炼精当的文学语言上,其方言俚语的运用和恰到好处的精准修辞都在一定程度上使《歧路灯》在同代作品中脱颖而出。最后,本文探寻了《歧路灯》中的教育观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源头。《歧路灯》的教育价值高于其他形式的艺术价值,这也是《歧路灯》在中国教育小说史上的地位得以巩固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以上分析,从结构到内容、从教育思想到艺术特点,对《歧路灯》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教育观念与艺术手法上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廉;;《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杨海中;;《歧路灯》研究九十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王鸿雁;;《歧路灯》中引导状态补语的“得(的)”[J];文艺评论;2012年10期
4 郝二旭;;从《歧路灯》看清代河南的民间手工业[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张清芬;从《歧路灯》看商人的资本积累[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年04期
6 孔庆杰;;《歧路灯》的忠孝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李延年;应运而生:社会生活为《歧路灯》的产生提供了沃土[J];河北学刊;1999年04期
8 孙振杰;;近三十年台湾《歧路灯》研究述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张玉萍;;《歧路灯》词汇研究三十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7期
10 胡军利;论《歧路灯》的哲学思想[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谢运和;《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平举行[N];平顶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云知;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少辉;《歧路灯》的现实主义及家庭教育主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郑易姝;教育视角下的《歧路灯》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3 孙振杰;《歧路灯》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艳春;美学视野下的《歧路灯》[D];苏州大学;2010年
5 毛晓新;《歧路灯》连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彭娟;《歧路灯》对家族命运的关注与对家族文学的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谷悦;《歧路灯》中的士绅家庭经济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申利歌;《歧路灯》詈骂语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倪晨媛;《歧路灯》时间表达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10 韩娜;《歧路灯》中女性形象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190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9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