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韩愈诗歌接受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中叶韩愈诗歌接受研究
【摘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他在思想上提倡道统说,在散文领域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于诗歌方面开创了韩孟诗派,形成了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后世对韩愈及其诗、文的研究,即对韩愈生平、儒学思想等以及对其诗文创作的接受,在宋、清时期形成了两座高峰;尤其是宋代的韩学,不仅自具一格,而且影响了后世韩学研究的基本格局。清代的韩愈研究,沿着宋代韩愈研究奠定的基本格局,以其独特的时代眼光,亦取得了毫不逊色的成就,尤其是在韩愈诗歌研究方面,更是成果卓著。韩愈流传至今的诗作有四百多首,这些诗作在从古至今的传播中,历经宋、元、明、清几代,其中不乏有各个朝代的著名诗人对其景仰、学习,从诗史观、诗论到诗歌创作技法、诗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诗歌发展到清代,已经相当成熟,诗歌流派纷呈,也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因而清中叶的韩诗接受不可不谓为洋洋大观。鉴于韩愈诗歌接受在清代的盛况,本文选择清中叶这一时段的韩愈接受作为研究论题,力图阐明韩诗在清中叶的接受状况,梳理其中的脉络,并对其影响进行总结、归纳。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绪论、正文和结论。绪论部分对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及本论题的研究创新进行阐述。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清中叶的时代背景及韩愈诗歌在清中叶的接受情况作总体概述;第二章介绍秀水派的情况,并重点分析了秀水宗主钱载在诗歌创作和诗歌风格上对韩诗的模拟、学习;第三章从肌理说着手,着重阐述了肌理派代表人物翁方纲在诗歌理论及“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技法方面对韩诗的继承;第四章以性灵派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性灵领袖袁枚对韩诗的批判与学习,重点分析了诗人赵翼在诗学论著《瓯北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并将其归类、总结;第五章对以文著称的桐城派的诗人和诗论予以关注,对桐城诗派代表诗人方东树及其《昭昧詹言》在韩诗接受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阐述,以期全面详尽地反映清中叶各家对韩愈诗歌的接受现状。结论部分总括全文。韩愈诗为唐诗一大变,开启了宋诗风貌,清中叶诗人对韩愈诗歌的模仿、学习、传播,对韩愈诗论的品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清代宗宋诗派的发展方向,对于清后期宋诗派的兴起、同光体的出现以及宋诗运动的启蒙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本文的论述的是韩愈诗歌接受,但实际上侧重于结合清代诗歌史和诗歌批评史进行论述,力图通过韩诗接受这一视角对清代诗歌史和批评史进行重新审视,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华;2005年中国阳山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韩愈离任阳山1200周年纪念会闭幕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毕宝魁;韩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刘真伦《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冯广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文献研究的多维视角——评刘真伦《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4 卞孝萱;;继往开来 共建韩学——’2008中国·孟州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莫山洪;;论中唐骈散相争与韩愈的“破骈为散”[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6 丁恩全;;执子之手 与子偕行——《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创办10余年回眸[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曹辛华;;论韩愈的“文中之诗”及其意义[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陆涛;;论韩愈诗歌的奇险与平易[J];社科纵横;2012年09期
9 李坤栋;佞佛·辟佛·诋韩——兼谈《大藏经》对韩愈反佛的写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陈书良;读韩愈[J];书屋;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广裕;文献研究与当代意识[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韩愈诗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金萍;韩愈诙谐诗风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2 王昌昊;韩愈辟佛的两种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3 陈培文;论美国汉学界的韩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文君;韩愈与岭南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珂娜;韩愈道统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6 左刚;从“道统”观和诗文创作实践看韩愈的文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英;论韩愈“不平则鸣”与“气盛言宜”的文学创作观[D];云南大学;2013年
8 蒙祖富;论韩愈经学成就与诗歌创作之关系[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孔沫人;韩愈道统观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胜强;韩愈与佛教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2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9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