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小说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1:12
本文关键词:刘震云小说创作研究
【摘要】:本文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将刘震云自1979至今发表的所有作品作为整体,全面梳理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以题材及作者创作阶段为时空线索,并采用了大量的文本细读、作家批评等方法,同时还参考了有关作者的一些网络电视采访、报纸媒介报道等途径,以期达到对刘震云小说创作全面整体的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而更深入地探讨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艺术内涵。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作者的创作过程的变化,此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自己对该论文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做一个综合的阐述。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刘震云小说前期的创作状况。刘震云之前的生活经历、所受的环境影响、精神层次、个性心理使他必然与现实生活有着紧贴的联系,同社会的气息、过往的历史以及人物活动的节奏具有相同的步调和关注。又加之刘震云长期以来与农村生活的大量接触,所以在初期的创作中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人物的方方面面成为其创作的主要内容。城乡两栖的生活体验紧接着又使作者的视角扩展到了城市里的一些小人物身上,如《单位》,《一地鸡毛》等从许多方面展示了底层小人物文化精神生活的变化,带有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第二章,主要研究的是刘震云探索时期的小说对历史文化的反思。这一时期是作家在对写实的尝试后,进行自我的创作革新而进入到“历史的天空”,作者从民间历史的立场出发,以“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手段,创作出了《温故1942》、《故乡天下黄花》、《故乡面和花朵》等众多的“新历史主义”的文本,在这些文本的创作中作者从另一个层次解读了官方的历史,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谱写出个人化色彩的民间村庄历史,对权威的官方历史进行了一个重新的叙事和厘定,展示出作者对“新历史主义”叙事的关照和开拓。第三章,着重研究的是刘震云进入到创作成熟期一直至今的创作情况,此阶段作者的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与他人不一样的创作风格,而且作者至今也没有停下自己的创作思考和文本创新,他进入到了一个更宏大宽广的领域,即对人的精神话语领域的探寻。这个创作时期的作品有《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等,其中的多部作品也都搬上了银幕,此外还有一部描述村民“上访”现象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作者这一时期的作品读起来更加的新颖和特别。从而达到对刘震云的整体小说创作较为准确的分析与把握,以此来弥补国内有关刘震云小说整体方面研究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革;;中国经验下的乡土另类叙事——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J];文艺争鸣;2011年16期
2 姚晓雷;;刘震云论[J];文艺争鸣;2007年12期
3 林宁;;刘震云小说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孙先科,黄勇;“鸡毛与蚂蚁”的隐喻:个人的磨损与丧失——对《一地鸡毛》中“鸡毛与蚂蚁”意象的精神分析与文化释义[J];名作欣赏;2005年10期
5 王忠信;权力魔影下的生存尴尬——论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张劲松;刘震云小说研究综述[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程光炜;在故乡的神话坍塌之后——论刘震云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1999年05期
8 贺仲明;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J];中州学刊;1997年03期
9 黄柏刚;孤高的灵魂,沉静的目光──从视角与声音的差异看刘震云的小说《新兵连》[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段大明;剖析社会病灶的手术刀──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初论[J];武陵学刊;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焱;;刘震云小说的批判意识[N];文艺报;2005年
,本文编号:1199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9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