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和陶《辞》”考
本文关键词:宋人“和陶《辞》”考
【摘要】:"陶《辞》"在北宋最先受到欧阳修、苏轼的推重,苏轼谪海南后作《归去来兮辞》追和陶作,并致函命苏辙和作,因苏辙时当谴谪而未果。苏轼去世后,苏辙为表达对苏轼的纪念,发起了约请"和陶《辞》"的活动,同时参与者有秦观、张耒、晁补之等苏门士人。尽管和陶《辞》之举受到晁说之、王若虚等人的批评,这一行为仍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通过对宋人"和陶《辞》"的系统梳理,可以探究诸人和作的动因,分析和作对原作辞境的点染与开拓,亦可见部分和陶《辞》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陶《辞》”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专名,指的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而“和陶《辞》”自宋代以降则被用作对追和《归去来兮辞》诸作品的代称。宋人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钟爱,肇始于北宋欧阳修、苏轼两位文坛巨擘的推重。苏轼曾转述过欧阳修的一句著名断言:“晋无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敏;;《归去来兮辞》中“而”字用法刍议[J];青年文学家;2012年21期
2 王韶华;直线和圆圈——《归田赋》《归去来兮辞》的“归”之别[J];昌吉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3 徐利;;《归去来兮辞》的典型意义[J];语文建设;2007年10期
4 徐新祥;;《归去来兮辞》中“前路”辨析[J];文学教育(上);2007年09期
5 陈冰;;《归田赋》与《归去来兮辞》归隐心态的比较[J];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红梅;;《归去来兮辞》在朝鲜朝国语文学中的接受与影响[J];东疆学刊;2009年01期
7 李小荣;;《归去来兮辞》的佛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张园园;;《归去来兮辞》注商十则[J];邢台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王怀平;;《归去来兮辞》隐逸情结的文图置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戎椿年;《归去来兮辞》三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畅;优雅地收藏[N];美术报;2014年
2 郁洪千;每周一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骆礼刚 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肇庆学院教授;论文学对端砚艺术的影响[N];西江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鹏举;楚歌与骚体文学研究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颖颖;两宋之际乡居田园辞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8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0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