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林小说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曹桂林小说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摘要】:美国华裔作家曹桂林在其有限的小说中为我们书写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众多形象化的美国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社会富强自由又冷漠拜金的纷繁复杂的画卷。作家从物质、精神、价值观等多种角度出发,对美国形象进行全面又深刻的建构是其作品最出色的地方。所以,本文主要结合法国学者巴柔的相关形象学理论,深入文本本身去分析和解读曹桂林小说中的美国形象。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对其小说中的美国形象进行分类探讨、研究。物质的科学解释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主要指美国的经济层面。二十世纪八十年后九十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有林立的摩天大楼,五色夜灯下闪烁的高级享受,汽车、洗碗机等电气化设备随处可见。但在富强的大背景下,美国同样存在贫弱的一面,如贫民窟、地下人和苦劳力等,所以美国贫富悬殊。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的,这里主要指美国的道德、情感与文化。与中国重视集体、情感和礼义不同,美国是一个自由包容、人情冷漠、崇尚金钱的国度。第二章在上一章节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的细读与比较,对曹桂林小说中美国形象的书写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有三点:普通人性的关怀,文化融合的视野以及天堂地狱的复合。普通人性的关怀指作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及对恶的宽容,文化融合的视野指在中美文化碰撞中作家所持的文化态度,他认为文化融合具有必然性,天堂地狱的复合指美国既是天堂又是地狱,毋庸置疑它是一个复合体。美国形象的书写特点折射出曹桂林小说中美国形象的特殊性及其对异国客观理性的思考,他的作品不仅有同一时代移民小说的主题,更有自己对人性、文化融合与异国双重形象(天堂与地狱)的体验。第三章以法国比较文学学者亨利.巴柔对文学形象学作出的定义——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即文学形象学研究为基础,对曹桂林小说中美国形象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分析。而“文学形象学所研究的一切形象,都是三重意义上的某个形象: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造出的形象。”(1)所以,本章将其书写的美国形象的形成因素归根为异质文化中的真实体验、本土认识下的集体想象以及离散造成的身份认同危机。第四章借助“他者”与“自我”的定义,对曹桂林小说中美国形象的意义和局限进行评析、论述。曹桂林作为新移民文学作家的代表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大陆的移民潮去美国追寻梦想,美国从一个想象的国度变为现实生存的空间,其形象在作者笔下自然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阐述性,也使作家对美国形象的书写更具真实性。同时,还可以看到其形象建构对“自我”的文化投射。但是,作者与众多新移民文学作家一样,其作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大部分都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书写,即“自传小说”,再加上美国人形象的缺乏,使其小说中的美国形象缺乏完整性。曹桂林的创作与其人生历程具有同步性,通过多角度观察,我们分类出其小说中所书写的美国形象,分析出其小说中美国形象的书写特点,并结合亨利.巴柔的理论,探讨其小说中美国形象的形成因素、意义及局限。本文试图通过这四章的分析研究,完善对曹桂林这一多重身份作家的研究,同时丰富对新移民文学美国形象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弭希荣;两希文化融合的历史根源[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4期
2 金文学;;日本——文化融合的典范[J];全国新书目;2008年21期
3 刘敏;兰利孝;邹德学;;文化融合不容小觑[J];施工企业管理;2011年07期
4 韩养民;问樵;;再论奇迹在文化融合中诞生[J];文博;1985年03期
5 李安民;文化融合论纲[J];思想战线;1993年03期
6 王明亮;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7 李峰;;文化融合的三个重点[J];军工文化;2012年05期
8 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语言异化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2期
9 袁曙光;误读与文化融合的可能性[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邓箐;文化融合中的异化和归化[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海琴;;对资源整合矿井文化融合的有效探讨[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姚鸿起;;文化融合:地方学创新发展的方向[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牛励强;;中西文化现实差异与文化融合理想趋势[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邹春艳;;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初探[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邓倩;;文化融合视阈下的网络语言[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6 刘夕佳;;试论宋辽文化融合中的出版物作用[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7 邢汉敏;;模拟罚款制度——校企文化融合案例分析[A];全国职教德育教学研究会2012年职业素养内涵与训练研究专辑[C];2012年
8 于东新;;论金代完颜皇族词——以胡汉文化融合进程为中心[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峰;文化学者何应宏: 引导文化融合 培育文化名人[N];东莞日报;2011年
2 纪大海;文化融合与教育一体化[N];四川日报;2006年
3 上海市农工商投资公司工会主席 厉建祖;试论企业整合后的文化融合(下)[N];东方城乡报;2007年
4 曹阳;湖北新联通多措施促文化融合与创新[N];人民邮电;2008年
5 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 彭志树;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的共性与个性[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6 ;如何应对文化融合与统一的大考[N];人民邮电;2009年
7 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 王和生;推进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N];济宁日报;2010年
8 武汉体育学院 黄莉;亚运会在多元文化融合中走向未来[N];中国体育报;2010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若o,
本文编号:1220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2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