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文化视域下王朔小说中“顽主”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4 09:23
本文关键词:大院文化视域下王朔小说中“顽主”形象研究
【摘要】:王朔是一位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所塑造的“顽主”形象更是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顽主”进行了半纪传式描述,分别塑造了幼年“顽主”方枪枪,少年“顽主”马小军,成年“顽主”方言、高洋、于观、杨重等人。由此,这样我们可以对“顽主”形象进行纵向的把握,从而对这一类艺术形象进行动态的分析。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些“顽主”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复兴路29号这个军队大院,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大院子弟。这些大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安置新来的移民而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不仅对城市空间产生了影响,更影响了城市的社会阶层,居民的文化心理,形成了独特的大院文化。大院文化是“延安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它有着政治性、革命性、等级性等特征。王朔小说中的大院子弟们在出生后没多久就跟随父母来到这个军队大院居住,其思维习惯、行为性格、人格的塑造等无不受到大院文化的影响。大院文化在大院子弟的幼年和青少年时期也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这些大院子弟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学校的教育,终日与暴力为伴,拥有着不可一世的自尊心和优越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小“顽主”。但是大院子弟所赖以生存的大院文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土崩瓦解,大院子弟在参军后没能如愿成为军官而是复员了。复员后的大院子弟失去了从前的光环,成了彻头彻尾的“顽主”,但是他们没有接受平庸,而是成为大院文化的卫道士,继续保持着优越感。后来这些“顽主”们主动迎合社会转型下海经商,却惨败归来,让他们认清自己是大院文化的产物,无法融入其他的文化,成为了文化的边缘人,继而对大院文化产生愤恨,用语言暴力对社会进行报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鸿;王朔:从“黑马”到“白马”的嬗变[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丁进;从“父慈子孝”到“家变”──王文兴《家变》与王朔《我是你爸爸》之比较[J];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02期
3 王蒙;;躲避崇高[J];读书;1993年01期
4 邹贤尧;;从文本到影像——王朔电影与后王朔电影[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戴阿宝;超然与入世——王朔小说的远点透视[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01期
6 阎晶明;;顽主与都市的冲突——论王朔小说的价值选择[J];文学评论;1989年06期
7 常清华;;论王朔的“顽主世界”[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本文编号:1250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5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