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伤春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0:24
本文关键词:中晚唐“伤春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晚唐 “伤春” 情感意蕴 艺术特征 意象 意境
【摘要】:伤春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之一。它主要以春季物候、景象、情事等为吟咏对象,以“伤春”“惜春”“恨春”“怨春”“悯春”等为题旨,承载着历代诗人丰富的情感意蕴。“伤春”主题导源于先秦,初步发展于两汉,历经起伏波折,繁盛于齐梁,并在中晚唐发生新变。在《全唐诗》中,创作主体在伤春意象的攫取、意境的营造及其多重情感蕴藉等方面均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容小视的文学现象。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伤春诗歌的研究现状以及其所出现的不足作简要的概括,并言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方向。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一章主要是对中晚唐以前伤春诗的创作起源与发展作简单的介绍。伤春诗是指行文中描述以春季自然物象或春季特有民族节俗等现象,抒发创作主体哀怨、愁苦、忧郁、感伤等负面情感特征的诗歌。伤春诗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笔下,不断增进新的时代与个性内容,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第二章主要分析中晚唐伤春诗的多重情感意蕴,包括时光易逝之悲叹、离别思归之情切、闺怨相思之怅惘、壮志难酬之无奈、感时伤乱之哀怨、吊古伤今之感慨六大主题情感,揭示出伤春诗情感内涵的丰富性。第三章主要对中晚唐伤春诗的艺术特征进行探析。伤春意象囊括了春季常见的各种景与物,包括“落花”“杨柳”“燕——莺”等单个意象或组合意象,创作主体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体验这些客观事物,通过多种创作手法来诉说自我与外在客观对象矛盾对立所形成的复杂的哀怨情愁,努力发现文学作品中单个或组合意象中所能表征的“言外之意”“韵外之旨”,积极营造出物我浑融、朦胧幽约的意境。第四章详细阐释这类诗歌在中晚唐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安史之乱后,政局的大起大落,中晚唐伤春诗在先唐及初、盛唐伤春文学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其作家、作品以及题材内容较前代大为可观。中唐时期,文人既体验过繁华祥和之景象,也亲临了杀戮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之惨状,其创作均取材于自身看见的现实生活。宪宗的元和中兴,诗人心态失衡、意志薄弱,伤春诗风格呈现冷落萧瑟,幽僻清冷的面貌,于悲凉的时代唱出好景难再的惆怅。晚唐时期,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文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伤春诗诗风呈现寒瘦苦吟的面貌,凄艳浑融,表现出来的是一片凄迷景象。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阐述中晚唐伤春诗在情感蕴藉、构境造景、艺术特征等方面的时代特征与开拓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显德;伤春:深层感伤心理结构的文化积淀[J];枣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容苑;;试论李清照的“伤春”情怀[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邓朝晖;;伤春记(组诗)[J];中国诗歌;2012年03期
4 王延;;唐宋时期伤春伤别词发展阶段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6期
5 郁颜;;古人伤春[J];青年文学;2011年24期
6 马宾海;春与伤春文学[J];森林与人类;1998年03期
7 王清净;;望雨伤春[J];读与写(高中版);2007年05期
8 邓利群;;宋词中的伤春意识[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1期
9 邹建军;;伤春时节的“人间草图”——评林莉的《踏青》[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10 陈友康;生命在春天的叹息——论宋词的伤春主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晋海;中晚唐“伤春诗”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2 陈培;南宋遗民词伤春主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谨;“逃”逝伤春—“个人”性爱维度下的《伤逝》、《春桃》[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8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5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