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
本文关键词: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
更多相关文章: 20世纪50—70年代文学 反智主义 知识分子 现代性 价值生成
【摘要】:“反智主义”作为话语资源虽源于外来词汇,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反智现象却由来已久。相比较于西方社会文化语境中以“反智”来制衡、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反智主义”则指涉一种反对、拒斥知识分子及智性活动的情感偏向和价值判断,也即是一种反智倾向,其与官方意识形态、知识分子、民间话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互动密不可分。20世纪50—70年代作为通常意义上的反智热潮空前高涨时代,该时期文学作品的反智倾向并非能一言以蔽之地片面否定与鲁莽批判,反智的最终目的也并非是取消智性,反智表象的背后体现的正是知识及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及探索之路。本论文以“反智”为视点,并非是对“反智主义”理论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简单套用与对应,而是在梳理该时期文学的反智语境及精神渊源的基础上,分析文本中反智倾向的具体呈现及内在肌理,以其有新的发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反智语境中,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其价值立场的选择决定着自身命运的沉浮,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书写也由“主体”走向“他者”,由“是什么”转向了“应是什么”。反智思维深层内核中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批判,加剧了作家自我意识的遮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学的审美。而部分作家在反智语境夹缝中萌生的“崇智”话语,虽未完全抹去反智底色,却在时代的合唱高歌中进行着艰难而可贵的“低吟”,所呈现的叙事裂缝及话语张力丰富了该时期的文学内涵,也为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苏醒、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与艺术参照。论文第一章分析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反智语境及精神渊源。新中国成立后,频繁的阶级斗争与批判整风,全民狂欢式的文革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得理性亵渎、知识权威被颠覆,知识分子如履薄冰。该时期反智语境的生成既与封建专制对“异己”思想的排斥、民粹主义“劳工神圣”观念的浸润紧密相连,更与“结合论”、“改造论”激发下工农阶级与知识分子思想启蒙角色的历史互换、毛泽东“欲立先破”的思想观念密不可分。第二章分析了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反智倾向书写。从文学主体重新建构中的突出反智,到文学作品中标签化、符号化知识分子形象的显性反智,再到叙事裂缝中晦暗不明的反智倾向三个方面,按照反智程度由强到弱的逻辑展开,深入剖析该时期文学中反智倾向的具体呈现及内在肌理。第三章分析了反智思维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艺术审美。反智思维精神内涵中对精英启蒙及现代文明的消解、遮蔽,与作家对民间文化的崇尚、民族情结的彰显以及大众化读者的审美期待形成某种契合,具体体现在叙述风格、叙述资源及叙述策略方面。第四章探讨反智书写与当代文学价值的生成。反智书写及反智倾向的浓烈程度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反智语境夹缝中的“崇智”话语实现了对反智的反思与超越,提供了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向度,而反智书写介入文学创作体现的正是关于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反思,这一探索之路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并未中断。本论文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有巴赫金的“语言形象”理论体系、狂欢理论,黑格尔的二元对立、辩证法,陈思和的民间隐形结构,现代性、叙述学及性别表演等相关知识。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论述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力求厘清反智倾向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内在肌理,并对当下“反崇高”、“反文化”世俗化浪潮的再度风靡提供双向借鉴与参考,形成“崇智”与“反智”话语的良性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光;;“矫饰”的现实主义——对“十七年”文艺创作主题的思量[J];当代文坛;2014年05期
2 常慧林;;论现代文学反智叙事的嬗变[J];求索;2012年06期
3 常慧林;;近三十年知识分子小说中反智叙事的嬗变[J];小说评论;2012年02期
4 周泽雄;;反智:传统和现实[J];书屋;2012年01期
5 樊星;;当代文化思潮中的“反智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胡爱玲;;从知识分子的身份流变看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地位[J];求索;2011年01期
7 曹学聪;;“反智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表现[J];粤海风;2009年06期
8 张海涛;殷振文;;中国当下的反智主义思潮[J];粤海风;2009年03期
9 孙先科;;如何深化“十七年”的小说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陈茂华;;现实关怀下的学术实践——读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J];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涌;;“反智主义”思潮的崛起[N];南方周末;2008年
2 薛涌;;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慧林;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反智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堂会;民粹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D];徐州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61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6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