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创作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发布时间:2017-12-07 12:02
本文关键词:论余华创作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发展的盛期,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出场的关键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实践不同程度地浸染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因素,诸如解构、消解、反讽、戏拟、去中心、颠覆在场等后现代话语也接连进入我国文学领域。当时正值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时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先锋小说的崛起。余华作为代表性的先锋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对传统小说的颠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时势的机缘和他自身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经历直接影响了他创作的思维模式。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考察余华创作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首先分析余华在写作过程中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西方文学阅读经验影响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特别是卡夫卡随心所欲的叙述模式让余华找到了突围的方式,余华从卡夫卡的小说中获得了创作主体的内心自由,恰逢时势的机缘,话语权利相对自由,余华开始大胆地对传统小说进行颠覆。其次,重点分析他作品内容呈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余华把作品中的人物的灵魂抽调,只剩下荒诞的符号化的人物;主要关注人物的非理性生命体验从而了解人们本真的生存状态,余华苦难意识的涌现,是他整个文学观念上一个深刻的变化;小说中的历史质感消失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似乎只是文本中人物的一次灾难,完成了对集体性记忆的历史的彻底颠覆。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创作的艺术表达呈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余华选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无我的叙事方式,用客观冷静地态度进行叙事,同时文本中的语言制造了“能指”和“所指”的“断裂带”,不同于传统文本中“能指”和“所指”一一对应的关系;文本采用了文本单元并置的方式,把不同事件任意组合,不再是传统文本相同时间或者相同空间的叙事,通过这种彻底的解构模式,最终达到了超验审美效果。通过三部分内容分析,探究了余华创作的解构性的书写模式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关联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军;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辨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9期
2 章启群;对传统文本的误读[J];读书;1995年09期
3 袁瑾;从静穆走向狂欢——由网络对话引发的文本思考及断想[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清华;诗歌是一种语言生活[N];文学报;2012年
2 郝永伟;守望历史用另一种心情去怀旧[N];文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俊;论余华创作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62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6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