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爱情的一曲挽歌——重析小说《伤逝》的创作主题
本文关键词:文学爱情的一曲挽歌——重析小说《伤逝》的创作主题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伤逝》是鲁迅对过往爱情的祭奠。"逝"的是爱情,"伤"的是事后才认清,所谓的爱情,本质不过是"文学爱情"而已。他以自身在恋爱中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勇于自剖心迹,在孤独时想以爱情逃出空虚和寂寞,结果发现,文学爱情使人变得更加空虚和寂寞,甚至还可能导致对方生命的死亡。五四时流行的恋爱自由,并不能直接通往婚姻自主,更不能走向个性解放。鲁迅以小说的形式,警醒着后来人,要认清文学爱情的本质,不要再堕入和他一样的深渊中。
[Abstract]:The death of Lu Xun is the sacrifice of Lu Xun to the past love . " The death " is love , " injury " is only after the afterthought , so - called love , the essence is only " literary love " . As a result , literature love makes people become more empty and lonely , and even can lead to death of the other person ' s life . In May , the popular love freedom , the awakening of the later people , to recognize the essence of the literary love , do not fall into the abyss of his own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10.6
【正文快照】: 对《伤逝》的解读,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将其视为借爱情以对五四启蒙思潮的反思之作。“鲁迅通过对涓生这一‘启蒙者’的形象塑造,对‘启蒙者’自身的缺陷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对笼罩在‘启蒙者’身上的正义和正确光环进行了去魅”。(1)与鲁迅当时的生存处境相联系,(2)从性别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卡佳;凄婉的魅力——《伤逝》语言的抒情特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翟永明;;《伤逝》研究综述[J];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3 黄萍;;重读《伤逝》[J];当代;1991年06期
4 陆衡;《伤逝》的另一种读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谢菊;《伤逝》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11期
6 张文初;《伤逝》,一个悖论──兼论中西爱情文学思路之异[J];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03期
7 王素娟;围城内外——《伤逝》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王淑琴;复杂的矛盾与深刻的启示——浅析《伤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9 李致;诚与爱的零度审视:《伤逝》的另一种解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赵献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虚空:重读《伤逝》[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敬立;;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2 周伟鸿;;重读《伤逝》[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3 安文军;;病、爱、生计及其他——《孤独者》与《伤逝》的并置阅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夏明钊;;鲁迅《伤逝》申论——答林志浩先生[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曾子炳;《伤逝》里的鲁迅[N];文学报;2012年
2 唐民皓;用“后摄影”手法让文学可读可看[N];光明日报;2013年
3 王干 邋;向鲁迅学习爱[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霞;歌剧《伤逝》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解读[D];山西大学;2016年
2 王兵;论《伤逝》的内在意蕴和象征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玉英;女性批评下的《伤逝》解读[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薛团华;《伤逝》主人公子君的艺术分析与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0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00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