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

发布时间:2016-10-17 18:16

  本文关键词: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

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

朱怡淼  

【摘要】: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现象。改编作为文学与电影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方式,其实质是电影对于文学的一种影像式的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文学的改编实践表明,一方面,电影程度不同地以文学原著为丛础,从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形象塑造、艺术结构等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接受,以“重读”的方式闸释并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另一方面,新时期以来由于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地位与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选择和接受所凸显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又反过来影响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并日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即以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为研究对象,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为此,本文从电影改编文学的理论前提、具体改编实践、以及电影改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反作用等三个层面来架构全文。全文内容共分四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阐述电影改编文学的理论前提,论述电影为何更倾向于改编文学(尤其是小说)而非其他艺术形式。为此,论文分析了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文学与电影在媒介方式、叙事特征、接受方式上的差异性,使其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具备独立的艺术品格;另一方面,两种艺术之间的遇合与互渗,又提供了电影以改编的方式对文学实现互文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文学文本的独创性与“空白”、文学与电影在艺术元素上的交互与融合、受众的接受与其期待视域的弥合等,是电影改编文学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 在阐述了电影改编文学的理论前提之后,论文接下来对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改编实践展开具体、深入的论述,力图在电影改编文本和文学文本对比性“细读”的丛础上,清晰呈现电影改编是如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选择与接受的。根据改编电影所呈现的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本文将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改编分为新时期(1977年——1989年)和1990年以来两个阶段。相应地,论文以两章的篇幅进行具体论述。 第二章阐述新时期电影对现当代文学基于审美原则的选择与接受,从现实主义回归和人道主义彰显两个角度展现政治拨正给文艺带来的新生。新时期改编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回归经历了从政治批判走向文化反思的历时性演变过程,人道主义彰显也有历时性不断深化的轨迹。从改编实践看,现实上义的回归以正面价值观的示范、批判意识的加强与苦难的淡化、以及现实情感的感召与宏大叙事的嬗变三个向度展现:人道主义的彰显则以人的觉醒与人性的呼唤、以及对生存苦难的悲悯情怀两个向度展现。本文通过具体文本的对比分析,试图体现出改编的历时性特征。此外,新时期电影的改编观念也有明显的变化:早期重视“忠实于原著”,中后期开始出现“提取一点,凸显自我”的主张。 第三章阐述1990年以来在市场经济与多元文化规约下电影对现当代文学的选择与接受,从大众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三重语境出发,展现此时的电影改编较之于新时期所发生的显著变化。1990年以来,由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通俗化的特征与后现代上义的消解深度、削平价值的平面化特征,这一时期的电影改编呈现多元化的风貌,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多侧面来体现其多样性。分别从商业语境中的娱乐化和欲望消费中的焦虑感、全球化语境下应对国际视域的迎合与趋同策略、后现代语境下颠覆权威、背离崇高和戏仿生活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阐述了改编电影的勃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新时期以来随着电影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和精英文学的逐渐衰落,电影改编对于文学的选择和接受,也越来越凸显出电影艺术对于文学的反作用在逐步加强。本文主要从创作主体、文学文本和接受主体三个角度考察电影改编作为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对当代作家、文学文体和受众审美选择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电影改编对当代文学的文体产生推动革新和蚀伤文体的双重影响;电影改编直接影响到作家的文学立场抉择与创作观念的嬗变;电影改编对受众审美倾向、审美趣味的规约导致受众审美选择的变化等。 本文紧紧围绕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实践,力图以理论阐述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当代电影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互动和互文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并深入探讨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审美联系,以及电影改编作为一种文学接受方式对当代文学所施加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上述努力,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以来电影与文学关系的研究走向深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7;J9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军;历史积淀与时代超越——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透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秦俊香;从改编的四要素看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当代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黄会林;谢晋电影创作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一川;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臧焱辛;张媛;;红色幕布下的人性思考——论电影《菊豆》对小说《伏羲伏羲》的二次创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周根红;;先锋作家的影视转型与价值分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张艺谋;唱一支生命的赞歌[J];当代电影;1988年02期

8 王一川;从无声挽歌到视觉动画——兼谈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置换[J];当代电影;2003年01期

9 叶志良;;当代中国电影改编的文化阐释[J];当代电影;2007年01期

10 周斌;;论新中国的电影改编[J];当代电影;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庆超;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叶;;借题与发挥——谈08版电影《画皮》的改编[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刘珍;;论大众文化时代历史类图书的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徐静;裂变中的中国影视文化——第一次文化裂变时的中国电影[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胡星亮;巴赞电影理论二题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黄书泉;;论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黎风;沈仁平;;图像文化时代的电影诗学重设[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林;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4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5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张竑;数字媒体时代的三维动画变革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先云;;忠实与超越 形似与神似——再谈张弦的电影改编[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2期

4 陆川;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杨健平;文化误读中的证同审美效应[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6 张剑鸣;美学追求: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多元探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李春青;文学理论还能做什么?——关于新世纪文学理论生长点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季广茂;现状·生长·期待——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朱文;;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J];北京文学;1998年10期

10 叶弥;;天鹅绒[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石秋仙;论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关系[D];山东大学;2005年

3 施战军;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冒建华;从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赎—当代城市小说欲望与审美关系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王彦彦;20世纪中国小说性爱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

7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仲春;夏衍的电影改编理论——兼论中外电影改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Z1期

2 达德利·安德鲁 ,陈梅;改编[J];当代电影;1988年02期

3 康茂华;李凤;;影像中的魅力——论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J];考试周刊;2008年34期

4 ;汤米:从摇滚歌剧到电影Tommy[J];电影世界;2010年11期

5 吴贻弓;;关于改编的探索——从电影《日出》的改编谈起[J];电影新作;1984年05期

6 周玮;;从小说到电影——论斯皮尔伯格对妇女主义小说《紫色》的改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教学学术研讨会[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2期

8 高字民;;论当前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一种新趋向[J];小说评论;2009年04期

9 叶志良;楼莹璐;;文化语境与新中国电影改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玉霞;;张艺谋电影改编缺失管窥[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辰;;从文本到银幕的戏剧张力——谈戏剧《怀疑》的电影改编[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James G.Lengel;;国际电影电视新技术[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道新;;从“亚洲的电影”到“亚洲电影”[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高五峰;;数字3D电影技术分析及应用研究[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5 李亦中;赵菲;;辩证看待3D电影热[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朱觉;;电影数字化发展与展望[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7 韩婷婷;;浅述我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创作批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达;杨雪培;;电影与电视的数字化演进分析及其思考[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9 金冠军;郑涵;;战后欧美文化视听贸易述评[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杜剑峰;;论新世纪电影作品文学改编的某种倾向[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栗明;[N];鞍山日报 ;2011年

2 记者 林莉丽;[N];中国电影报;2011年

3 记者 邱凌;[N];朝阳日报;2010年

4 刘霞;[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李玉亮;[N];莱芜日报;2010年

6 记者 叶明旻;[N];镇江日报;2010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康婕;[N];中国电影报;2011年

8 毛羽 何振虎 丁荫楠 张思涛 王兴东 刘润为 沈卫星 黄式宪;[N];河北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欣刚;[N];延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白瀛 常亦殊 廖君;[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怡淼;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青霜;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赵庆超;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胡黄河;007系列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志国;台语电影的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菁;和而不同——论WTO背景下中外合拍电影的跨界生存[D];暨南大学;2010年

10 任明;电影、城市与公共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妤;从文学到电影[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2 王一卉;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中的语图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董雪;从文字到光影的嬗变——现代小说经典与电影改编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桑新美;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D];山东大学;2011年

5 魏宇航;王朔小说电影改编后的主题定位[D];吉林大学;2011年

6 毛攀云;中国电影改编理论研究[D];吉首大学;2010年

7 黄亚音;作为翻译的电影改编[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唐及超;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D];郑州大学;2011年

9 张薇;互文性视野下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红花;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电影改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