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哲学与文学的“奇怪建制”——陈晓明学术思想论略

发布时间:2018-01-17 23:24

  本文关键词:哲学与文学的“奇怪建制”——陈晓明学术思想论略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陈晓明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后现代性 法的本质 解构主义 先锋派作家 先锋文学 先锋小说 文化特征


【摘要】:正文学的空间不仅是一种建制的虚构,而且也是一种虚构的建制,它原则上允许人们讲述一切。……文学的法原则上倾向于无视法或取消法,因此它允许人们在"讲述一切"的经验中去思考法的本质。文学是一种倾向于淹没建制的建制。——德里达《文学行动》作为一种奇怪的建制,文学在神秘性和历史性的建构中是不可能被本质化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20世纪80年代的闽北,一个青年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
[Abstract]:The space of positive literature is not only a kind of fictional system, but also a kind of fictional system. In principle, it allows people to tell everything. The law of literature tends to ignore or cancel the law in principle. Therefore, it allows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 essence of law in the experience of "telling everything." Literature is a kind of system that tends to overwhelm the establishment. -Derrida "Literary Action" as a strange system. Litera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ystery and history is impossible to be essential. -Chen Xiaoming the bottom line of Derrida in 1980s in the north of Fujian. A young man found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 business press in the school library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文学的空间不仅是一种建制的虚构,而且也是一种虚构的建制,它原则上允许人们讲述一切。……文学的法原则上倾向于无视法或取消法,因此它允许人们在“讲述一切”的经验中去思考法的本质。文学是一种倾向于淹没建制的建制。——德里达《文学行动》作为一种奇怪的建制,文学在神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繁华;;文本细读与文学的经典化:从理论到实践——以陈晓明《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为中心[J];文艺争鸣;2015年11期

2 陈晓明;张晓琴;;从先锋批判到从容对话——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访谈录[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3 孙绍振;见证中国当代文学话语变革——序陈晓明《解构与文学的现代性》[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1期

4 孟繁华;英姿勃发的文化挑战——陈晓明和他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1998年02期

5 陈晓明;“兴趣”的结构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晓琴;;哲学与文学的“奇怪建制”——陈晓明学术思想论略[J];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4期

2 于淑静;;大雅久不作,垂文振金声——陈晓明的当代文学研究[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02期

3 张晓琴;;陈晓明学术年谱[J];东吴学术;2014年04期

4 刘雪松;;文学批评的新景观[J];当代文坛;2012年03期

5 师炜;;中国翻译活动与理论研究三段论刍议[J];理论导刊;2008年07期

6 柳倩月;;“兴趣”说诗歌美学的理论层次及审美特征分析[J];名作欣赏;2006年02期

7 杨义;解读文学所[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彬彬;;被高估的与被低估的——“再解读”开场白[J];文艺争鸣;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新勇;“先锋”、历史与意识形态——评陈晓明《表意的焦虑》[J];文艺研究;2005年01期

2 姜广平;;与陈晓明先生对话[J];文学教育(下);2013年08期

3 储昭华;;也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及其出路——兼与陈晓明同志商榷[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01期

4 张景超;一种新批评的文化品格──关于陈晓明现象[J];文艺评论;1995年02期

5 陈晓明;朱竞;;关于世纪体验的对话[J];粤海风;2002年01期

6 张晓琴;;陈晓明学术年谱[J];东吴学术;2014年04期

7 陈晓明;姜广平;;“我觉得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陈晓明、姜广平对话[J];西湖;2007年02期

8 洪治纲;话语变革与历史祛魅的内在真相——评陈晓明新著《表意的焦虑》[J];南方文坛;2003年02期

9 夏可君;;解构在中国的发生——试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4期

10 孟繁华;英姿勃发的文化挑战——陈晓明和他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贤治;;60年文学史如何书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许琴;“被孩子们需要真幸福”[N];南京日报;2008年

2 记者 梁婷邋通讯员 曾千倍;评论家陈晓明在深谈文学“越界”再生之路[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研;陈晓明:我们需要中国学者的立场[N];辽宁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树红霞;陈晓明:让文学回到文学本身[N];福建日报;2013年

5 唐小林;荒唐的逻辑只能得出荒唐的结论[N];文学报;2013年

6 柴哲彬;当代文学的“精神地形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研;为人民服务是文艺永恒的使命[N];辽宁日报;2012年

8 文雄 逄明博;思路一转天地宽[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9 熊元义;不薄老凤爱雏凤[N];文学报;2013年

10 早报记者 许荻晔;“1942—1992中国文学有一贯性”[N];东方早报;2014年



本文编号:1438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38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