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中国新文学先锋剪影》前言
本文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新青年》杂志 鲁迅博物馆 专制政体 文化运动 《狂人日记》 青年杂志 中国文学 旧邦 周氏兄弟 出处:《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新青年》杂志的前身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迁到北京。学界把杂志创刊视为新文化运动的肇始。2015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其中一项是大型文物展《旧邦新命》。展览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鼎革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致力于塑造健全人格,建设自由公
[Abstract]:The predecessor of "New Youth" magazine was "Youth magazine" founded by Chen Duxiu in Shanghai in 1915, and moved to Beijing in 1917. Scholars regarded the magazine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e Beijing Lu Xun Museum (Beijing New Culture Movement Memorial Hall) hel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o commemorate the 100 anniversary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One of the events is the large-scale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New Life of the Old Worl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put an end to China's feudal autocracy and opened a new era of democratic republicanism.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which rose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advocated democracy and science, devoted itself to shaping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building a free public.
【作者单位】: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玲丽;;农民心像的深度解读——评贺仲明《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陆耀东;;见解新颖的书——《中国新文学历史比较分析丛书》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2期
3 龚剑祥;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特点[J];学术研究;1994年06期
4 刘中顼,黄玉蓉;丰富深刻 严谨活跃——中国新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综述[J];理论与创作;1997年06期
5 朱寿桐;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6 周磊;面对挑战 勇于创新——中国新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综述[J];理论与创作;2000年06期
7 韩宇宏;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新文学[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8 王嘉良;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9 陈静;哲性·理性·诗性的聚焦——评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陈方竞;关于我的《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逄增玉;;中国新文学中传统与现代对立的二元模式主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1898—2008:中国新文学高层论坛展开老中青学者学术思想交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3 郭成;;丁玲的创作道路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轨迹[A];丁玲与中国新文学——丁玲创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专集[C];1986年
4 王庆生;;在纪念姚雪垠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上的讲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两种传统[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宋炳辉;;从泰戈尔的两次访沪看其对中国新文学的意义[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朴宰雨;;茅盾研究与茅盾作品译介在韩国[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肖国忠;着力呈现中国新文学的“原生态景观”[N];光明日报;2012年
2 郑紫苑;“萧殷与中国新文学批评论坛”综述[N];文艺报;2012年
3 深圳特区报特约撰稿 马信芳;为中国新文学存迹留痕[N];深圳特区报;2014年
4 王学海;中国新文学的发轫有新说[N];文学报;2001年
5 庄钟庆;中国新文学研究天地广阔[N];文艺报;2006年
6 刘绪源 本报实习记者 刘新林;五四以来中国文章传统的演变[N];文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曾洁玲;1915-1936:中国新文学“写实”概念考论[D];西南大学;2008年
2 阳耀芳;《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D];温州大学;2013年
4 曾诚;色彩与中国新文学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敬敬;中国新文学初期短篇小说文体的创新[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李莹;来自域外的忧患[D];四川大学;2007年
7 史静;现代书局和30年代中国新文学[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新宇;夏日最后一朵玫瑰[D];郑州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0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0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