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儒家诗论及其基本范畴——兼论儒家诗教观念对唐人诗论与创作的巨大影响
本文关键词: 儒家诗论 唐代诗论 风雅 六义 比兴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诗歌创作繁荣,诗学理论自具体系,主要是依据儒家诗论一系来发展,其中又分复古与格式两派。在理论上,唐人强调政教,但其立足点则在吟咏性情变风理论上。同时六义、比兴、采诗,也都是唐人儒家诗论的核心,直接对创作发生影响。唐人诗歌思想的明确,实是唐诗艺术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Abstract]:The poetry cre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flourished, and the poetic theory was developed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Confucian poetry theory, in which there were two schools, the retro and the format. In theory, the Tang people emphasized politics and reli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e of the Confucian poetry theory of Tang people is Liu-Yi, Bi Xing and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The clarity of Tang poetry thought is one of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success of Tang poetr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运庭;从“六诗”到“六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孙曰红;;略谈“六诗”与“六义”[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3 蔡庸礼;;“诗六义”排列顺序之探因[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彭声洪;;诗六义辨说[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5 李健;诗“六义”新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袁长江;;《毛序》“六义”解[J];文史知识;1996年08期
7 吴建国;;诗“六义”考论——“风”还原与文学阐释[J];文艺评论;2014年04期
8 齐己;;诗有六义[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1期
9 佘斯大;;关于“六义”中“赋”的概念[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10 孙维才 ,刘艳;《诗经六义》与《和歌六义》的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欧天发;;以“风赋”、“比兴”、“雅颂”三纲目阐述《诗》六义之探究[A];诗经研究丛刊(第八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平;“诗六义”学术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扎西才让;“诗六义”阐释经学与诗学视域的转变及相互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2 李卫东;刘勰“宗经六义”与初中写作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林霞;两汉至宋代“赋”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8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4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