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向”叙事——以郭敬明现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8 18:46

  本文选题:郭敬明 切入点:新世纪文学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6期


【摘要】:正"女性向"是新世纪文学研究中一个新的性别术语,尽管其包含"性向"一词,但此"性向"与同性恋研究中用以指涉性倾向、性取向、性指向、性位向(英语中的对应语词一般是sexual orientation)的"性向"是有一定区别的。后者的关键词是"性(sex)",强调在性爱(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心理)上的兴趣、偏爱、方向等。而本文所讲的"女性向"一词,如果用现代汉语划分音节的方式,其内部结构关系应该是"女性|向",而不是"女|性向",区别在于:"女|性向"以"女"字来修饰"性向",意为女性的"性向",落脚点还在与
[Abstract]:Positive "female orientation" is a new gender term in literary studies in the new century. Although it contains the word "sexual orientation", it is used to refer to sexual orientati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the study of homosexuality.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sexual orientation. The key word for the latter is "sexual orientation", which emphasizes interest in sex (and the resulting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preference. And so on. And the word "female to" in this article, if we use modern Chinese to divide the syllables, Its internal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should be "female orientation", not "female sexual orientation". The difference lies in: "female sexual orientation" modifies "sexual orientation" with the word "female", meaning "sexual orientation" of women, and the ending point is still with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女性主义叙事学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17CZWJ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让郭敬明都自愧弗如的落落:书写青春的温暖(下)[J];课外语文;2005年05期

2 ;郭敬明们的成长之痛[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29期

3 李承鹏;;像郭敬明那样娇喘吁吁[J];视野;2011年02期

4 蒋骁飞;;郭敬明的“小”与“大”[J];意林;2013年01期

5 谭文江 ,胡笑梅;年轻的心永远不变——也说郭敬明及当今校园文学[J];师范教育;2004年06期

6 乔焕江;;郭敬明论[J];文艺争鸣;2006年03期

7 董青;;郭敬明凭什么“最成功”[J];经营者;2008年11期

8 周晓晓;;我们可以从郭敬明身上学到些什么[J];青年博览;2013年23期

9 张悦然;;当郭敬明成为宗教[J];东西南北(大学生);2006年12期

10 曾庆洋;;郭敬明与他的音乐小说《迷藏》[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建梅;;浅谈郭敬明小说风格[A];2013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3 雷达;;论“新世纪文学”——我为什么主张“新世纪文学”的提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4 杨晶;;新世纪文学:过去、现在与未来——“新世纪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5 张未民;;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6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举行了关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及总体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雷达;任东华;;新世纪文学初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10 谭光辉;;新世纪文学家的失约与失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纯文学贴牌“郭敬明出品”惹争议[N];文汇报;2011年

2 时祥选 编辑;郭敬明:非议和阴影中的青春偶像[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李希金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郭敬明:让一部分“流行作家”先富起来[N];商务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蓓蓓;郭敬明策划“文学之新”作家穿礼服走红地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明宇;“金黎组合”+郭敬明 如何“捆绑”创奇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卢圆媛;陆天明:都像郭敬明这样抄 文学就没希望了[N];重庆商报;2010年

7 朱四倍;抄袭已成利益最大化的“绝活”?[N];工人日报;2010年

8 匡生元;也说“郭敬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N];文学报;2011年

9 桑永海;“郭敬明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N];文学报;2011年

10 肖鹰;“郭敬明”:消费主义的青春标签[N];文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拓;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邱桂梅;性别视野下的“郭敬明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马运涛;被制造、自我制造、制造:郭敬明现象解读[D];暨南大学;2012年

4 刘静;论消费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双;“郭敬明写作”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玉华;大众传媒视域下的郭敬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丹苹;现代商业模式与文学结合的成功典型[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岩雨;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玉现;“大众阅读时代”的文学宠儿[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豪杰;苦难中的人性呈现与困境中的精神坚守[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7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7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