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百年新文学的“传统”与“现代”——兼论王富仁“新国学”理论构想的学术价值

发布时间:2018-04-13 14:10

  本文选题:五四新文学 + 传统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不仅贯穿于五四新文学自身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且生动地阐释着五四新文学与传统国学的复杂关系。将传统国学与新文学置于"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下来审视不仅能更好地看到新文学、新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必然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今天,能够更好地思考我们为何要弘扬传统、怎样弘扬传统?又该如何对待现代、如何面对发展?王富仁先生提出的"新国学"理论构想认为应该将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纳入到国学的范围当中,这绝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反映了王富仁先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独特见解和对五四新文学研究在当下能否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深刻反思。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not only runs through ever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y 4th New Literature itself, but also vividly explain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ay 4th New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Put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new literature under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 and "modern" can not only better see the inevitability, complexity and richness of new literature,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lture.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oday, when the Chinese nation is constantly moving towards rejuvenation, we can better think about why we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 and how to carry it forward.And how to deal with modern, how to face development?Mr. Wang Fu-jen 's "new Chinese culture" theory is that the "modern" culture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cope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is by no means an innovation.It reflects Mr. Wang Furen's unique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d the profound reflection on whether the study of the May 4th New Literature can further expand the space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的谱系学研究”(14BZW135)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现代文学编年与谱系学研究”(SKZZB2015029)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归智;对“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的一点理解[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康莉蓉;;从坚守启蒙到倡导新国学——王富仁近年来的学术走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怡;康莉蓉;;新时期文化思潮中的“启蒙”、“国学”与“新国学”[J];学术月刊;2008年09期

4 刘保亮;;新国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富仁;;“新国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6 李继凯;“新国学”与“新文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龙协涛;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陈方竞;;“新国学”建构与当代学院文化建设[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9 王富仁;姜广平;;“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J];西湖;2009年04期

10 陈国恩;;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学义;《认同与互动》以出版视角观照五四新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傅书华;根据地主潮作家研究的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5年

3 汤哲声 苏州大学文学院;在历史语境中建立科学的批评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钱江;台港文学之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参;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D];兰州大学;2006年

3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克艳;“新国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温翼;忧郁:五四新文学的“时代病”[D];西南大学;2010年

3 彭胜华;五四新文学与五四运动及五卅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莹;《苦闷的象征》与五四新文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康;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D];西南大学;2006年

7 何刚晴;五四新文学的晚清思想渊源[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杜晓丽;从《晨报副刊》看五四新文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丹;“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冀;“为人生”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4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44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