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07:09
本文选题:“第三代”诗歌 + 后现代性 ; 参考:《西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后现代性强调人们要以新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去思考、感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它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的批判、对以统一性与整体性为主体的理性思维的超越以及对差异性与多样性等批判性思维的青睐。1980年代中后期是属于“第三代”诗歌的时代,这一时期氤氲而生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时代精神首先为“第三代”诗人所感知、体验并赋予变革性的诗意表达。不再先锋的朦胧诗落潮与“第三代”诗歌异军突起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是当时历史语境以相生相异的诗歌话语形态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变奏曲。本文以后现代性作为切入点,选取崛起于19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第三代”诗歌对于以朦胧诗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的超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于西方后现代诗歌精神的主体性接受,力图阐明“第三代”诗歌是“第三代”诗人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基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烈后现代性特质的诗歌文本。除去绪论、结语与附录,本文共分五章,大体内容归纳如下:绪论部分首先考察了后现代主义作为中国现当代诗歌理论阐释工具的效度与限度问题,强调“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研究的重点在于梳理并考察诗人们在何种语境之下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感受给予转换中的时代精神以何种展现以及这种展现背后所生发出来的具体意义。其次,分类梳理并简要评述已颇为丰富的“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研究的相关著作和论文,指出将“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对“第三代”诗歌进行概念界定,介绍研究方法与内容并提出研究目标。第一章主要是从社会文化语境转换的背景来考察“第三代”诗歌对朦胧诗的超越以及新诗的后现代性转向。笔者认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主要差异源自于时代精神的转换,而“第三代”诗人恰恰是“嗅”到了时代精神转换之时某种弥散的后现代氛围,这才发起了一场迅疾而磅礴的中国式后现代诗歌运动。第一节梳理了时代精神转换的时代背景。第二节考察了朦胧诗承接并发扬新诗现代主义传统的重要地位及其局限性。第三节指出“第三代”诗歌对朦胧诗的超越及其对于中国新诗后现代性转向的开创性意义。第二、三两章讨论“第三代”诗歌的文化资源问题。第二章以中国禅宗为例探讨“第三代”诗歌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反文化”是“第三代”诗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而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反叛意味的文化资源之一,本章主要从中国禅宗文化输出与回流的视角探讨禅宗如何成为“第三代”诗歌的重要资源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与禅宗的关系非常紧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也受到了禅宗的极大影响,但这些影响与“第三代”诗歌似乎并无多大关系。中国禅宗与后现代主义具有相似性,禅宗中的“离两边”思维与“空无”理念对于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特别是“垮掉派”诗人的反叛精神具有重大影响。而一直处于被抑制被忽视的“第三代”诗人又是在“垮掉派”等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反叛精神的启发之下祭起反叛大旗的,从而开启了深具中国后现代性特质的“第三代”诗歌运动。通过接受深受禅宗影响的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反叛精神的影响,“第三代”诗歌间接地对禅宗理念进行了吸收和再创造。第三章以“垮掉派”诗歌为例,考察了“第三代”诗歌对于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精神的主体性接受。一方面,“第三代”诗歌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反叛精神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第三代”诗歌所呈现出的反叛特质从根本上说还是中国式的,是“第三代”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所做出的诗意表达。第一节考察了1950至1980年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于“垮掉派”诗歌的批判以及这些批判对于有着反叛精神的“第三代”诗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二节考察了“垮掉派”诗歌在反叛精神上对于“第三代”诗歌的巨大影响。第三节主要从反英雄与非英雄的区别以及“第三代”诗歌中的“文革”因素两个方面考察“第三代”诗歌对“垮掉派”诗歌反叛精神的主体性接受。第四章主要从诗歌的文体、形式以及语言等方面的解构维度来阐释“第三代”诗歌的后现代性反叛特质。第一节结合“第三代”诗歌的戏剧化与散文化倾向考察其对于诗歌文体的解构。第二节结合“第三代”诗歌在视觉上的非诗化倾向考察其对于诗歌形式的解构。第三节结合“第三代”诗歌奔突的口语化倾向考察其对于诗歌语言的解构。第五章着重聚焦于“第三代”诗歌的建构维度。第一节结合大量诗歌文本阐释“第三代”诗歌以声音为中心所进行的生命诗学建构。第二节则结合具体诗歌文本阐释“第三代”诗歌在稗史化、俗常化和时间空间化等三个方面上所表现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创作原则。这一系列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突破以整体性与统一性等理性原则为基调的现代主义诗歌范畴的同时,完成了以多元性与差异性等批判性思维为特征、以普通人俗常人生体验和感受为主题的新的时代精神建构。结语部分进一步强调了“第三代”诗人所采取的某种戏谑的、语言狂欢式的非诗化解构姿态只是他们建构生命诗学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创作原则的一种策略。“第三代”诗歌注重于用生命之声来表现日常生活美学,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外寻求以非隐喻象征性的原生态口语作为言说方式,肯定当下的日常生活,最终形成一种超越艺术崇高性指向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创作原则。“第三代”诗歌创作既有着消解强调统一性与整体性思维的宏大叙事的后现代性解构策略,同时也具有表现审美化的日常生活、倡导差异性与多元性诗歌创作原则建构的一面。附录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参照,附录比照正文中“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论述线索,主要从“垮掉派”诗歌诞生时的时代背景、“垮掉派”诗人日常生活体验、口语化语言、诗歌中的声音与音乐、形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论述,力图证明“第三代”诗歌与“垮掉派”诗歌都是诗人在各自所处的特定历史时空基于自我独特生命体验而做出的本土性诗意表达,其中所呈现出的后现代性特质各具特色,难以通约。
[Abstract]:As a new era spirit , the post - modernity emphasizes that people want to think , perceiv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actions in a new way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 In the second section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 third generation " poetry is based on the " third generation " poetry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25
,
本文编号:1800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0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