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古越文化与鲁迅作品的地缘审美风貌

发布时间:2018-05-03 12:38

  本文选题:鲁迅 + 绍兴 ; 参考:《出版广角》2017年15期


【摘要】:灵山秀水的古越之地是鲁迅创作的精神原乡,幼年浸润在故乡绍兴厚重的越文化气息里的鲁迅,难以摆脱与古越文化的血脉因缘。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氤氲着越文化古老的诗意气息和故乡记忆的柔软与温情,而且彰显出世代越人集体无意识中刚柔相济、雅犷并举的民性特征。古越文化既赋予了鲁迅嫉恶如仇、独立不羁、金刚怒目的尚武之气,也濡染了他温雅、博大、纯粹的心灵。与这种"刚中带柔"的文化个性相应,鲁迅的创作语言不仅具有越地乡俗的风情之美,还体现出琴心剑胆的张力之美和犷中求雅的谐趣之美。
[Abstract]:The ancient Yue land of Lingshan and Xiushui is the original village of the spirit created by Lu Xun. It is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the blood and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ancient Yue culture because of its infancy infiltrating in the thick Yue culture of Shaoxing. In his works, it not only contains the ancient poetic flavor of Yue culture and the softness and tenderness of hometown memory, but also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of Yue people. Guyue culture not only endowed Lu Xun with a grudge, independence and anger, but also imbued his gentle, broad and pure mind. Corresponding to this cultural personality, Lu Xun's creative language not only has the beauty of customs and amorous feelings, but also embodies the beauty of the tension of the heart of the piano and the beauty of seeking elegance in the wild.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智利;一部系统研究鲁迅家世的专著──评段国超著《鲁迅家世》(修订版)[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欧阳冰;;鲁迅缘何成了学生“公敌”?[J];大舞台;2000年05期

3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J];新闻爱好者;2001年10期

4 屈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鲁迅[J];党史文汇;2001年04期

5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J];唯实;2001年11期

6 王士菁;鲁迅:永远具有生命力的形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钱理群;鲁迅:远行以后(1949-2001)[之三][J];文艺争鸣;2002年03期

8 温儒敏;如何看待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偏激”[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6期

9 徐龙年;略谈鲁迅作品中的几种语言现象[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徐书奇;20世纪对鲁迅的批驳之一瞥[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黄键;;愚人、假面及其诗学意义——鲁迅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因素[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3 梁启谈;;黑之美——析鲁迅创作的一个审美倾向[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4 陈国恩;;经典的阐释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王锡荣;;张学良《鲁迅先生研究纲领》研究[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7 魏冰;;在技校语文课堂中走近大师——也谈鲁迅作品教学问题[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8 周国伟;;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新兴木刻运动60周年[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9 吴长华;;从女人到女鬼——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10 赵浩鹏;;新课程背景下的鲁迅作品阅读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启动[N];文学报;2009年

2 李宁 郭兵 胡印斌;是鲁迅作品难懂还是我们阅读能力下降[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宋晓梦;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4 戚_g;鲁迅的方向与当代文艺家[N];文艺报;2011年

5 湖南省湘南学院 吴小鸥;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甘正气;鲁迅的地位被刻意拔高了吗?[N];湘潭日报;2011年

7 李世琦;听鲁迅先生谈人生[N];河北日报;2013年

8 韩轩;鲁迅和他的北京[N];工人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胡钰;鲁迅淡出教材之后[N];华夏时报;2013年

10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 王锡荣;鲁迅的“世界人”概念和世界的“人”概念[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薄景昕;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红梅;金学铁与鲁迅的杂文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苏克军;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峰;鲁迅作品在中学的接受[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学琼;初中鲁迅作品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乐;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增减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晓璐;鲁迅作品的欧化语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尹宁;藤井省三“鲁迅化”翻译考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伊雯;关于鲁迅在日本接受情况的考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符蓉儿;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潘艳妮;鲁迅作品与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伟;七—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及其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史洁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8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38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