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的作者命名与时代选择
本文选题:袁枚 + 子不语 ; 参考:《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袁枚的《子不语》从袁氏自刻本到清末刊本均标名为《新齐谐》,但从民国至今却均以《子不语》为名。据袁枚序云因元人有同名之书而改,但文献资料至今无确切依据。据袁枚之诗推测,他或曾欲以《续夷坚志》名其书,晚年仓促刊行时因元好问有《续夷坚志》一书而再改为《新齐谐》。上举三种书名均袭用了古代神怪的典故,当与《聊斋志异》高珩序有关。事实上,"子不语"一名并未被袁枚完全摒弃,它在袁氏自刻本的版心中仍被保留着。而后世的接受重新为此书选择了"子不语"之名,是因为这个命名既新颖别致、辨识度高,也符合袁枚为文的风格;既以"语"为体制性后缀与此书文体相适应,也更能概括此书的主要特色。
[Abstract]:Yuan Mei ' s poems have been changed from Yuan ' s book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 However , there is no exact basis for Yuan Mei ' s poems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ZW041)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霞;;迪[J];种子世界;1996年07期
2 张泓;;《子不语》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张泓;;《阅微草堂笔记》与《子不语》反理学倾向之异同[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正兵;;从“小说之禁”看袁枚《子不语》的版本流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张泓;;《子不语》中的狐仙形象及其文化意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6 肖桃;;戴着镣铐的人生——《子不语》中的女性生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7 李艳艳;;《子不语》对传统习俗的叛逆与反思[J];阅读与写作;2008年03期
8 陈夏颖;;鬼乎? 人乎?——《子不语》中的鬼修辞[J];青年文学家;2009年07期
9 肖筱;写给自己的信[J];好同学;2002年11期
10 钟叔河;;袁枚子不语[J];出版广角;200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君;《子不语》中的城隍、关帝、阎罗故事分析[D];山西大学;2014年
2 李冰;《子不语》思想内涵新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曲慕娴;江南文化背景下的《子不语》—兼及《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灵;《子不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申;《子不语》研究状况及资料价值考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芸;摘掉鬼神的面具—《子不语》中的神鬼形象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陈静静;《子不语》材料来源考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海凤;袁枚《子不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杨倩;袁枚《子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贾婷婷;袁枚《子不语》鬼小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6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6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