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转型对1980年代初期小说的影响
本文选题:个人观转型 + 年代初期小说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文革"结束后个人观念的转型深刻影响了1980年代初期小说的思想与艺术。1980年代初期小说中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具有怀疑和反叛精神的个性人物形象的大量涌现受惠于个人观念的转型,1980年代初期小说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也与个人观念的转型具有密切关联。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 ideas after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eeply influenced the thought and art of novels in the early 1980s.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uspicious and rebellious personality figures benefited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 concepts. The innovation and experiment of artistic techniques in novels in the early 1980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 concepts.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ZW015)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300)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5A178)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艳;;浅论消费文化中身体话语的分野[J];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03期
2 贺仲明;;重审文学中的个人主义[J];山花;2013年19期
3 李定春;;对“个人”的刻意规避及其后果——个人主义视角下的1980年代“人道主义讨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王铁仙;中国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潮流——从晚明至“五四”[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5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一体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03期
6 蔡翔;;什么是刘思佳性格[J];上海文学;198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光明;;“断裂”与“关联”:当代文学“一体化”之争再思考——兼谈“50-70年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关联研究的意义[J];文学评论;2017年04期
2 陈晓明;;论文学的“当代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6期
3 李定春;吴云;;个人观转型对1980年代初期小说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徐仲佳;张文香;;老舍在文学场“小阳春”中的习性表现[J];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02期
5 何吉贤;;“材料”如何说话?——也谈洪子诚《材料与注释》[J];文艺争鸣;2017年03期
6 王晓丽;;当代文艺与意识形态共生的标本——从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三次改编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曾令存;;近二十年来当代文学制度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8 阎浩岗;;当代文学与主导意识形态及主流价值观念嬗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02期
9 张慎;;1980年代前期的历史语境与人道主义讨论的观念局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杜国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与机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洪波;;召唤与应答——略论“新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2期
2 赵修义;主体觉醒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长——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观念史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柠;;肉体符号的文化分析[J];花城;2003年01期
4 陈思和;;现代都市社会的“欲望”文本——以卫慧和棉棉的创作为例[J];小说界;2000年03期
5 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与作用[J];开放时代;2000年03期
6 陈晓明;;异类的尖叫——断裂与新的符号秩序[J];大家;1999年05期
7 葛红兵;;晚生代的意义——晚生代作家论写作札记[J];山花;1997年08期
8 韩东;;障碍[J];花城;1995年04期
9 李今;;郭沫若的“我”——兼谈五四时期个人主义思想对郭沫若的影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10 沈敏特;;新时期文学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J];清明;198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启光;;1945年以后印尼华人的华人观初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02期
2 顾红亮;;个人观与现代性意识的关联[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刘云云;徐磊;;从《论语》中的同义词“视”、“观”、“察”看孔子的知人观[J];华商;2007年22期
4 江兵;;《老子》之圣人观[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程建平;我的“能人观”[J];价格与市场;2002年06期
6 成亚慧;;马克思的个人观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视野[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熊雪军;沈平剑;;论马克思的个人观[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3期
8 陈颜琳;;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李永庆,许吉;简论李栗谷的圣人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王俊骏;;论马克思“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侯惠勤;;应当重视对于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江光华;;孔子的“成人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张开焱;;诗人何为与诗人为何[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评论员;树立新的残疾人观[N];湖南日报;2000年
2 部国华;残奥会树立新的残疾人观[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黄一庆;让聋人观影无障碍[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司马童;节俭办晚会须抛弃扭曲的“能人观”[N];西安日报;2013年
5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 侯永庚;学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N];华夏时报;2001年
6 赵军;对未成年人观影的指导与责任[N];中国电影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帅建华;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涵;朱熹圣人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坤;马克思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彭红艳;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居民集体观和个人观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娄国领;秦汉圣人观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5 曲冠华;论马克思的个人观及当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成亚慧;马克思的个人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琳华;日本“男色”的变迁轨迹[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史玉霞;反思“他人即地狱”蕴含的他人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龙泽黯;道家圣人观[D];湘潭大学;2014年
10 雷鑫;中国近现代个人观的历史演变进程[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6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