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生成性与晚清小说中的性别越界——以《品花宝鉴》和《凤双飞》为例
本文选题:晚清小说 + 性别越界 ; 参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5期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阴阳/男女的性别区分,其内部存有根本性的逻辑悖论,以"情本体"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伦理,更看重性别的功能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未形成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气质与性向的强制性必然逻辑,使性别越界和同性欲望的表达成为可能。晚清小说对男色之好和性别越界的书写显示出一种"拟女"倾向,表现为"男女无分色并兼"的"双性同体"审美特质;其中优伶男风叙事形构了一个"异托邦"的"共情"空间,它满足了士人"双性兼美"的欲望想象。中国传统中"情"的概念具有一种"生成性",它不但可超越生死,亦可超越性别,它是身体权力的表达,它随形附义,生成"无规训之物",并向未知开放。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fundamental logical paradoxe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ender distinc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and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ethic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 Noumen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gender. Therefore, the mandatory inevitable logic of physiological gender, social gender, sexual temperament and sexual orientation has not been form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express the desire of the transgender and the same sex. The novels of late Qing Dynasty showed a tendency of "imitating female" in the writing of "male color" and "sex crossing the border", which showe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en and women without distinguishing color and both sexes". Among them, the excellent actor's style of narration constructs a space of "empathy" of "heterotope", which satisfies the desire imagination of "double sex and beauty" of the scholars. The concept of "emo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 has a kind of "generative", which can not only transcend life and death, but also transcend gender.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body power.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3YJC75104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铁戈;“辛亥年”(北京)《爱国报》所载晚清小说三种述略[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3期
2 杨国明;简析晚清小说中的近代海关形象[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汤克勤;;晚清小说家和“士”的近代转型——基于“选学”立场的返观与重构[J];长江学术;2009年03期
4 雷永莉;;浅谈晚清小说繁荣与报纸连载的关系[J];新闻采编;2010年01期
5 冯萍;;晚清小说集锦式结构特征探析——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6 陈建生;略谈晚清小说理论[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7 之仙;;晚清小说家的近代意识[J];文学遗产;1988年03期
8 欧阳健;;《十年游学记》非晚清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2期
9 刘德隆;晚清知识分子心态的写照——《新纪元》平议[J];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02期
10 邓美华;正是中原薪胆日 谁能高枕醉屠苏 试论晚清小说对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刻画[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晓静;;解构姿态中“少数-反抗”的突围和逃逸——晚清小说《孽海花》新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徐应元;;《水浒传》与晚清小说理论批评[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宏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晚清小说的“故事串”结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亚娟;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方晓红;晚清小说与晚清报刊发展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冰;晚清小说中的乌托邦想象(1891-1911)[D];复旦大学;2013年
5 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闽苏;晚清小说中的域外亡国叙事(1900-1911)[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楠;晚清小说中赴日与赴欧美留学生形象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施慧玲;晚清小说中的革命问题[D];苏州大学;2014年
4 张学谦;论晚清小说中的政法观念[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燕;从晚清小说浅析中西文化影响下的社会经济转型[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昀;论晚清小说观念的变革及其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郅莹;晚清小说的现代性特征[D];西北大学;2003年
8 伍雪梅;论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亚莉;描写翻译学视角的晚清小说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欣;时报馆与晚清小说传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94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9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