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慰”论:日本文学功能理论及与中国古代文论之关联

发布时间:2018-05-18 01:42

  本文选题:中日古代文论 + 文学功能论 ; 参考:《东岳论丛》2017年09期


【摘要】:日本古代文论先是模仿和套用中国的社会政治功用论,再逐渐发现自身文学传统中"慰"的功能,并对中国的功利主义文论加以否定批判,排斥文学的载道教化、劝善惩恶之类的政治社会与伦理观,最后确立起独特的"慰"论。"慰"论是对日本传统文学之功能的正确概括,根源于日本人独特的心理构造。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看,中国文论讲求"为",为政道为教化;日本文论则"以慰为事",讲求慰人慰心。只有在中日文论范畴的关联性研究中才能有效阐发"慰"的理论价值,并能见出中日两国文学传统的分歧与分野。
[Abstract]:The Japa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first imitated and applied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 of China, then gradually discovered the function of "comfort" in its literary tradition, and negated and criticized the Chinese utilitarian literary theory and rejected the Taoism of literature. Political, social and ethical views such as persuasion, punishment of evil, and so on, finally established a unique "consolation" theory. " The theory of consolation is a correct summary of the functions of Japa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rooted in the uniqu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poetics,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emphasizes "for" and "for politics" for enlightenment, while Japanese literary theory "regards comfort as matter". Only in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ce of Sino-Japanese theory can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consolation" be effectively elucid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divisions between the literary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Japan can be see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批准号14ZDB083)的前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6.2;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纳德·A·吉布斯 ,龚文痒;阿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与中国古代文论[J];国外文学;1981年04期

2 尹锡南;;中国古代文论在英国文学阐释中的现代运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周念;张娜娜;;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中的空白[J];文学教育(上);2011年12期

4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S1期

5 刘立善;;日本文学与美国文学[J];日本研究;2006年01期

6 周勇;;从村上作品看日本文学的西学东渐[J];世界文化;2006年12期

7 张元;;试谈日本文学中的川柳形象[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2期

8 刘立善;;日本文学与法国文学[J];日本研究;2007年02期

9 于桂玲;;教学互动:日本文学人才培养新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01期

10 D·金 ,丘培;谈谈日本文学的特征[J];国外文学;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吴昆融;;日本文学译著的阅读情况及分析——以青年读者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魏育邻;;文体 文本 话语——文学文化研究中的三个概念和三个层面[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4 李德纯;;不让须眉的日本女作家[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1期(总第114期)[C];2014年

5 高海宽;;俳句、汉俳与中日友谊[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05期)[C];2011年

6 ;编后絮语[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7 周乐诗;;边缘的对位:日本传统的文学和女性[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鸷;中国古代文论能够融会到世界性文论中去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谢迪南邋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总编辑 赵武平 新经典文化总编辑 陈明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董炳月 尤勇;日本文学在中国30年传播历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走出去”难见成果,,日本无意再续文学外介计划[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杨鸥;日本文学与现代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李铭敬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日韩学者共同探讨“日本文学与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吉井忍 自由撰稿人;日本文学奖是这样选出来的[N];南方周末;2010年

8 [日]三岛由纪夫;文章读本[N];文学报;2013年

9 记者 江湖;中日女作家金秋北京对话[N];文艺报;2001年

10 李德纯;战后日本文学回顾与总结[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泉佑二;日本文学中的“长安”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yN蓉;战后日本文学中的战争反省意识[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2 续昕宇;又吉荣喜作品《猪的报应》中的“家猪”形象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吝茜茹;关于日本文学中樱花观变迁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茹辛;20世纪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悖论”管窥[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吴金霞;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莹;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D];郑州大学;2008年

8 陈雪媛;论《1Q84》中日本文学传统因素与后现代特征的杂糅[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秣;论古川柳的文艺精神[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郑玲玲;平安说话文学中孝养故事和孝思想的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3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03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