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世纪陈应松小说创作中的社会写实性

发布时间:2018-05-26 18:35

  本文选题:新世纪 + 陈应松小说 ; 参考:《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新世纪的当代文学中,荆楚作家陈应松是当下值得被关注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包括评论文章都写的各具特色,就小说而言,有水乡系列、平原系列、神农架系列和荆州系列等不同题材的作品,神农架系列小说更是奠定了陈应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神农架之于陈应松如同湘西之于沈从文。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科技、人文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在高速发展之中,伴随着这些发展,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如农村生活现状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面貌的改变等,这些都给予了陈应松大量的创作灵感和动力,使他从生活当中汲取大量的养分,借助文字力量来折射当下社会现实,表达内心感悟。他的小说取材于社会生活,以描写社会现实和反应社会现状为小说的突出特点,并且对于社会写实他也有着不同的写作视角,如社会焦点新闻事件的视角、政府官员和权力机构的视角、动物叙事的视角、生态环境的视角和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视角等。虽然写作视角各有不同,但指向的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各个方面,使其小说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写实性。本文主要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主体部分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以陈应松小说《马嘶岭血案》、《滚钩》和《松鸦为什么鸣叫》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以作品创作背景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向,还原社会焦点新闻和事件下的真实现场,体现陈应松在取材和写实上的求真态度,反映社会深层现实问题,也体现陈应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关怀和关照,反映出陈应松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第二章以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祖坟》和《吼秋》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以追求公平和公正的姿态,讽刺不作为,批判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弊端和不合理现象,特别是批判基层官员的“四风”问题,政府行政没有履行相关职责,司法体制的公平与公正、人民警察的工作作风和办事原则与舆论媒体侵犯他人隐私,消费大众和失实报导等;第三章以小说《太平狗》、《豹子最后的舞蹈》和《还魂记》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以动物和亡魂的叙事视角为切入点,促使换位思考,表达敬畏生命的理念,折射人性的缺点,肯定生命主体的价值,抒发对生与死的感悟,也是陈应松对生命尊严、意义与真谛的一种深度思考;第四章以小说《云彩擦过悬崖》、《独摇草》和《牧歌》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以环境的描写和个人遭遇着手,重新审视和反思人与自然、人性与自然的生态关联,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呼唤善待自然,敬畏自然,善待动物和感恩大地的生态理念,体现陈应松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第五章以小说《母亲》、《八里荒轶事》和《野猫湖》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以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活现状为关注点,尤其是未成年人、单亲女性和老人等,以作家的责任和担当,直面书写残酷的现实生活,表达人文关怀,始终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生存环境和生命状态,替他们呐喊,为他们代言,捍卫他们的基本权利;最后一部分通过陈应松小说五个写作视角梳理,展现出陈应松小说对于社会现实的描写不但不拘于表面,而且还深入到生活之中的各个层面,同时,小说中所含有的社会写实性也是陈应松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让人疼痛,也让人感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红;陈应松小说浅议[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2 王超君;那一片令人震撼的荒芜——读陈应松小说《望粮山》[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邓阿丽;;从接受美学看陈应松小说的魅力[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范步淹;一种独特的叙述立场——评陈应松的中篇小说[J];小说评论;1991年05期

5 樊星;;陈应松访谈录[J];创作评谭;1999年04期

6 昌切;;陈应松这个名字[J];山花;2005年10期

7 ;人兽博弈的文学思考——访谈作家陈应松[J];小说界;2008年01期

8 范宁;;陈应松:硬山柔水冷笔温情[J];长江文艺;2012年11期

9 李骞;曾军;;一个水手诗人的精神漂流——陈应松访谈录[J];长江文艺;1998年04期

10 李鸿文;;解读陈应松[J];当代作家;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运抟;;象征中的现实世界——评《望粮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国庆;陈应松《跳桥记》[N];文艺报;2014年

2 ;登上神农架的陈应松[N];湖北日报;2004年

3 梁必文;陈应松:大地上获得生长的力量[N];文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石一宁;陈应松为什么扎进神农架?[N];文艺报;2004年

5 记者 熊唤军 实习生 刘雯菀 赵明洁;《陈应松文集》在汉首发[N];湖北日报;2009年

6 江岳;神农架:陈应松的文学还乡之路[N];文艺报;2007年

7 舒晋瑜;陈应松:神农架 我最亲密的精神伴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梁必文;生活的馈赠[N];湖北日报;2005年

9 记者 石勇;中国作家黄石文化论坛开坛[N];黄石日报;2009年

10 李鲁平;行走在平原与森林[N];湖北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萍;中国当代生存寓言—解读神农架小说[D];海南大学;2015年

2 王梅;产业化时期韩中小说人物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邱宏光;陈应松小说论[D];武汉大学;2004年

4 高方方;逐渐敞开的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伟;陈应松动物叙事的生态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邵锋;楚文化烛照下的陈应松神农架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叶兰;论陈应松小说的神秘叙事[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8 李刘静;论陈应松的神农架地域生态小说[D];扬州大学;2012年

9 刘金定;灵魂的还乡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欢;论陈应松神农架小说的民间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8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38440.html

上一篇:“三三”文学社团论  
下一篇:《文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